【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 643 种!带你探秘“中国南方绿宝石”→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订阅

华南国家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其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1929年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创建,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 (BGCI) 最高级成员单位,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项目办公室、国际植物园协会 (IABG) 秘书处、世界木兰中心挂靠单位。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排名居世界前列。目前,珠江三角洲75%的乡土园林绿化植物的源头都来自华南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由两个园区组成,广州园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占地4789亩;肇庆园区位于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约17000亩。迁地保护工作已涵盖华南地区各植物类型,拥有3个研究中心、1座植物标本馆、2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和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01

生物多样性现状

华南国家植物园建有38个植物保育专类园,现有迁地保护植物17168个分类群,被誉为“中国南方绿宝石”。植物标本馆馆藏量超过115万份,涵盖物种 4.9 万多个。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保存有珍稀濒危植物有 643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37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望天树、东京龙脑香、坡垒、广西青梅、猪血木、南方红豆杉、焕镛木、华盖木、小叶红豆、越南篦子苏铁、德保苏铁等5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报春苣苔、虎颜花、广东含笑、狭叶坡垒、绣球茜、丹霞梧桐、保亭花等 285 种。

华南国家植物园中部分珍稀濒危植物

报春苣苔

越南抱茎茶

虎颜花

杜鹃红山茶

猪血木

怀集报春苣苔

爪耳木

保亭花

降香黄檀

高大龙脑香

四季无忧树

普陀鹅耳枥

02

保护举措与成效

• 建立迁地保育技术体系,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等。为了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华南国家植物园加强了野外种群调查和引种收集,如今已经实现人工繁育并建立起迁地保育技术体系,可在较短时间内繁育出大量优质种苗,为濒危物种的引种回归研究和种群恢复提供了保障。率先建立了利用生物技术、生境恢复技术和种间正关系促进技术集成方法,进行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与示范,成功实现了报春苣苔、杜鹃红山茶、虎颜花、龙州金花茶、猪血木、广东含笑、绣球茜等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

• 引援全球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药品安全等多方面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大量收集差异性较大的野生植物资源, 对我国新品种开发、利用,乃至产业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南国家植物园历来重视收集差异性较大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我国植物生物多样性,为此制定了植物资源收集战略规划,加强国外野生植物资源引种、收集。华南国家植物园从二十多年前就已开展相关工作,远赴非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地收集植物资源。借助丰富的植物资源,科研人员针对我国非常罕见或没有引种,或者不同国家差异性很大的部分植物开展重点引援,如茄科、豆科、姜科、蝎尾蕉科、天南星科、野牡丹科、木兰科等科植物资源,对于丰富我国植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人员对活体植物展开种植观察,探索其对广东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再进行繁殖工作;其他植物材料则进行组培苗发育,开展种植试验。

• 优化繁育重要经济作物,推动植物生态价值转化

在世界植物园发展史中,经济作物曾经一度成为主导, 许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植物,最早的引种和科学研究都是在植物园完成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建设号召,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了多项经济作物的研究工作,突破技术难题,推动特色作物的产业化利用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越过国际公认的技术“禁区”,成功在我国北纬18°~24°地区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树,首次证实了橡胶可在纬度稍高的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生长,创造了世界橡胶树栽培史上的奇迹,“橡胶树在北纬18°~24°大面积种植技术”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成功选育多个杂交稻品种。2011年选育出的植优523同时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且丰产性好,适合在广东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进行早、晚造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华南国家植物园进行香蕉组培苗研究、开发与推广,选育了威廉斯、8818# 、泰国B9等优质高产香蕉品种,推动了国内香蕉组培苗及香蕉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率先完成“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华南国家植物园从1962年开始进行檀香引种研究,从印尼和印度引入檀香种子并繁育成功。目前已经在湛江、清远、信宜等地建成几万亩的基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的檀香栽培大国。

•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华南国家植物园重视科普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注重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植物园不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国家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以及“博物四季”“自然课堂”“押花艺术” “自然观察” “植物科学” “自然笔记”六大系列自然教育课程,并举办各类科普培训、大型科普活动与主题花展。除此之外,华南国家植物园还在策划景区植物和文化的融合项目以及夜观项目、科普教育营地等。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华南国家植物园真正让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园大门,将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市民心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