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起“飞”

南方+ 记者

进入栏目:深圳经济新故事

在深圳地铁3号线水贝站附近,潮州首个反向研发基地“潮州—罗湖创享岛”正式在此落地。

数日前,深圳市坪山区赴汕头市龙湖区开展产业协作调研,双方就加快推动两地产业共建,探索省内“飞地经济”新模式进行了深度交流。

开年之际,广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对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进行部署,并推出“1+14+15”政策体系。其中提及,不仅要做强一批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更要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

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深圳是重中之重。

随着全省产业有序转移工作向纵深推进,潮州、汕头、汕尾、河源、惠州等与深圳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的城市相继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以河源为例,其下辖的连平、龙川、紫金三县相继在深圳南山、宝安、龙华三区开启“反向飞地”试点。

1

“你来我往”的“双向飞地”已在深圳蔚然成势。人才、资金、技术,以深圳为轴实现更高效率得集聚、流转。

而起“飞”的深圳则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积累经验,也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助力。

粤东“飞地”跃起“新深圳”

地区生产总值(GDP)22.64亿元,同比增长28.1%,增速排名全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6.70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与福田区并列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41.20亿元,同比增长45.5%,增速排名全市首位……

在深圳各区发布的2023年首季经济报中,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最耀眼的存在。一连串喜人的数据似五月的柳絮,向人们诉说着“飞地经济”的美丽故事。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的第“10+1”区,处于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铁路、深汕高铁交会点,由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组成,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

自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以来,作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和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深汕特别合作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面为汕尾乃至粤东地区注入发展活力,一面成为深圳向东辐射的坚强战略支点。

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承接深圳东部优势产业资源,锚定“世界一流汽车城”目标,在建造产业新城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其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已经投产,力争年底实现整体达产;二期正全面建设,加快推进投产。两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

1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105个,其中97个来自深圳。目前已投产45个,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53个,开展前期工作7个,计划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产值近2000亿元。

从产业承接地到产业新城,深汕特别合作区基本形成了自身完整且有优势的产业体系。随着产业园、轨道交通等城建项目的相继完成,一座焕发着现代化魅力的智造之城在深圳之东拔地而起。

“双向飞地”带来双向共赢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双向飞地”优势何在?最为直观的逻辑便是“取长补短”。

先发地区需要通过飞地破解土地资源限制;反过来,后发地区缺乏的资金、人才、科创资源,也需要通过“反向飞地”这样的创新之举来弥补短板。

今年以来,包括紫金、河源、潮州等多个地方陆续在深圳设立“反向飞地”。

2月28日,全省首创“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在深圳宝安区揭牌,两地由此实现了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变。

1

3月14日,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的连平(南山)产业科技孵化中心揭牌,这是继龙川县和宝安区联手打造的“反向飞地”园区后,深圳与河源联手打造“双向飞地”园区的又一新进展。

3月28日,龙华区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助推河源紫金(龙华)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在大浪恒大智慧谷挂牌,开启“反向飞地”试点。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张剑峰表示,科创中心将于6月底开园,可用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届时将有多家来自龙川等地的企业进驻。

科创中心将发挥宝安创新优势,通过“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提升龙川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打造宣传推广龙川产业、企业、特色产品的展示中心及招商引资、对接项目的平台窗口,开辟“孵化在深圳、转化在龙川”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也给龙川企业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他们在这里可以接触更多大湾区企业,把好产品推介出去,带回更多订单。”张剑峰说。

1

对于跨区域合作来说,“双向飞地”带来双向共赢。

其背后的逻辑并非简单的“搬家”“输血”,而是要充分利用珠三角城市的产业资源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空间资源,迈向深层次、多领域的协作发展,一起做大合作的“蛋糕”。

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现飞出地和飞入地的双向奔赴,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区域合作共赢新路。

“双向飞地”值得期待。

【文字】南方+记者 崔璨

1  南方+ 崔璨 制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