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头被夹,因为穿了这种鞋!扶梯上这些行为很危险……

广东科普
+订阅

夏天一到

“夏日神鞋”洞洞鞋

也重出江湖

你家里有同款吗?

比起人字拖

洞洞鞋以更舒适的脚感“出圈”

还可以在“洞洞”里

DIY嵌入各种潮流装饰

因此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但是

穿洞洞鞋乘坐扶梯

引发的危险事故时有发生!

轻则鞋子被卡住

重则拇指神经和骨头被夹断

每一年,在不同的地方

被手扶电梯卡住脚的

同类事故并不少见!

为什么穿洞洞鞋坐扶梯鞋子会破?

是因为站在了黄线上吗?

怎么避免悲剧发生?

01

为什么洞洞鞋会被夹?

洞洞鞋鞋头宽大,比正常的鞋子约宽20%,而且为了保证舒适度,鞋子做得很厚,即使是站在扶梯正常位置,鞋头距离电梯台阶之间的锯齿部位,也比正常的鞋子近很多。

同时,由于塑料鞋底与脚之间摩擦力不够,人平时站立的习惯会导致鞋体前移,加上塑料与电梯之间摩擦力比较大,夹入时不易发觉,等脚有感觉时已经拔不出来了,很容易造成事故。

一些商场电梯旁也会有警示,不允许穿洞洞鞋上电梯。

除了洞洞鞋,质地软且宽大的鞋,如凉鞋、拖鞋、皮鞋,还有高跟鞋的鞋跟、鞋带、雨伞、长裙也有被卡的风险。

鞋带卷入扶梯缝隙被绊倒

乘坐扶手电梯,有几个容易被卷入的危险区域,需要多多留心!

02

电扶梯这三个地方很危险

危险点1:围裙板和梯级间隙处

这是最危险、最容易夹脚的地方。自动扶梯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形,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可能变大。与缝隙靠得太近常被卷入其中,导致扭伤脚甚至夹断脚趾头。

图:央视财经相关科普视频

图:央视财经相关科普视频

此外,这个位置的毛刷是个保护装置,目的是让乘客的脚碰到毛刷时得到提醒:这里危险!不要靠近!但许多人缺乏安全意识,甚至用这个保护装置来刷鞋。

危险点2:上下梯级间的梳齿板

自动扶梯每级梯级的前端和后端都涂有一条黄线,除了起提醒作用以外,这里还是个关键的结构件,叫梳齿板。如果使用时间一长,梳齿板掉齿了,两齿之间的间隙就会增大,很有可能夹住脚趾。

危险点3:梯级与地面接合处

梯级与地面接合处有缝隙,如果维护不到位,缝隙可能会变大,乘客的脚就可能被卷进缝隙里,造成夹伤甚至夹断。

出现紧急事件马上按制动按钮!

乘坐扶梯遇到意外事故时,可以迅速按下紧急停止按钮,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紧急停止按钮为红色,通常在这样几个地方:

1

扶梯出入口处

2

扶梯出入口处内侧盖板底部

如果不慎摔倒,应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带孩子的家长,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

03

乘坐扶梯,这些行为不要做

1

带着婴儿车或手推车

这是相当危险的。

由于双手忙于平衡婴儿车,无法使用扶手导致失去平衡,会导致这种心惊肉跳的场景发生: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婴儿车会损坏自动扶梯。当婴儿车或手推车的轮子卡在自动扶梯梯级之间时,它们会阻止梯级完全关闭。

如果台阶无法关闭,它们往往会脱落,也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有时,一个脱出的台阶会触发安全机制,导致自动扶梯突然停止,导致所有人跌倒。

温馨提醒!

如果真的必须带着婴儿车或手推车乘坐自动扶梯,必须先将车子折叠起来,放在台阶上的黄色框线内,注意不要将轮子楔入台阶的角落。

如果是独自一人带着婴儿和推车,还是去坐垂直电梯吧!

2

携带大件行李箱

在刚上扶梯时,有3至4节梯是水平的,随着梯级上升,地面发生错位,大件物品开始倾斜,就很容易带倒乘客。

滚落的行李箱速度十分快,行李箱的主人很难及时控制住,最后把人砸伤。

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

2022年8月29日下午,杭州地铁5号线打铁关站,通往站台的下行扶梯上,突然滚落下来一个行李箱。

正在扶梯上的张女士听到声音回头一看,立即往下跑,由于跑动的速度远不及箱子滚落的速度,就在快到达地面的那一刻,张女士被滚落的箱子撞得飞了起来,并重重摔在箱子上无法动弹。

所幸经过救治,张女士已无大碍。

温馨提醒!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电梯最好选择垂直电梯。如没有相关设施,应注意扶稳站好、保管好行李。也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04

乘坐扶梯

不提倡“左行右立”

很多人乘扶梯时,都会自觉分成两列,右侧站立,左侧通行,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作高素质的体现。

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指出,公众乘坐扶梯最大的误区就是“左行右立”。

多数人在乘扶梯行走、跑动时只顾着减少乘梯时间,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

韩国首尔曾大力倡导过乘扶梯“左行右立”,但随后的调查显示,约75%的电梯事故是因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左行右立”这一规定随即被取消。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因“左行右立”的不安全性,撤除了294个 “左行右立”标语。

日本近年来努力宣传安全正确的自动扶梯搭乘方式,强调“自动扶梯,不要走,不要跑”。

美国乘坐地铁扶梯时会听到提醒:“请抓紧扶手,中间站立”。

在我国,上海市早在2012年底起不再提倡乘扶梯“左行右立”,被视作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典范的香港,近年来也不再倡导这一行为。

不提倡“左行右立”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

电梯设计不适合行走

自动扶梯的主要事故风险是跌落,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自动扶梯的梯级高度设计和倾斜角偏大,而宽度比较小。

一般建筑的楼梯每级约为18~20厘米,而自动扶梯多数为30厘米,这一高度明显不适合行走;

建筑楼梯每隔十多级台阶会有一个安全缓冲平台,但自动扶梯没有,且设计宽度仅容两人站立;

在自动扶梯上行走的乘客还可能碰到其他乘客,一旦有人摔倒,容易带来连锁反应。

另外,自动扶梯常常会因电压不稳、夹到细小的垃圾或烟蒂等,导致突然减速甚至停顿,如果乘客正在步行,极易失去平衡,发生意外。

2

加速扶梯零件磨损

数据显示,实行“左行右立”,扶梯右侧轮子受力是左侧的3倍。客流量较大的扶梯,长期“左行右立”容易造成受力不均匀,更易磨损、老化。很多地铁出口只有一部上行扶梯,无法通过交替使用减少磨损。

3

基本不能增加电梯容量

“左行右立”对增加电梯容量的作用并不大。乘客在扶梯上步行时要保持较大的距离,也只能节省几秒时间,而如果每级电梯站两人,密度提高,容量更大。

你乘坐扶梯时

有遇到过安全事故吗?

把这篇安全乘梯规范

转发给更多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