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五月节必吃的美食,是用纱线才能享受的美味

潮商
+订阅

端午,潮汕人称之为“五月节”,除了与其他地方一样吃粽子和赛龙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祭拜祖先、吃栀粿。潮汕的肉粽内涵丰富,而与粽子地位不相伯仲的时节佳品——栀粿,则朴素而清甜。

南方的农历五月较为炎热而阴湿,故蚊虫病害较多,疫情也多发,因而旧时的潮汕人认为五月是“恶月”,端午则为“毒日”。由于那时候的医疗水平较为落后,聪慧的潮汕人便以“时节吃时粿”的养生理念,让手中的粿品将叶和草药结合起来,就地取材研制应节“粿品”预防时疫。而吃栀粿就成为能够除虫驱病、辟邪毒的饮食文化习俗之一。

最“原始”的栀粿,都是金黄色的,在记者的童年记忆中,肉眼常常分不清栀粿甜粿,其实仔细分辨,甜粿偏焦糖红,而栀粿色泽较淡。不过,近几年来,换上了“黑色外衣”的栀粿显然大受欢迎。据店家介绍,这是原材料换成了黑糯米,其它配方基本不变。

栀子是药食两用中药,具有护肝、利胆、镇静、止血、消肿、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

以栀子为原材料所做的栀粿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比粽球的节气属性更明显,每年走俏的时间,也就端午节前后这么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过后,市场芳踪难觅。

许多在外游子因为的口感和味道很怀念这道美食,而制作栀粿也不会很麻烦。

——食材准备——

栀子

糯米粉

茶水

——制作步骤——

1、栀子洗净敲碎,放入碗中加水浸泡三小时(嫌麻烦的可以直接买栀子粉),过滤掉渣碎;准备红茶水(茶水是为了颜色好看,可以用大红袍或者普洱茶)晾凉,倒入过滤好的栀子水混合备用

2、碗中倒入糯米粉,少量多次加入茶水,搅拌成米糊状,没有颗粒感,能拉丝即可

3、准备一个盘子或者其他模具,盘子抹一点油,这样蒸好的粿比较好脱模,把搅拌好的材料倒进盘子中,包上保鲜膜,用牙签戳几个小孔,上蒸锅中火蒸30分钟左右。

4、将蒸好的甜粿凉置,待要吃时再用一根纱线切片,嘴巴咬住纱线一头,一只爪子拿着栀粿,一只爪子把纱线绕甜粿一圈,轻轻牵拉 一小片甜粿就掉落下来,再沾点白糖即可食用。

来源:潮人文化、潮汕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懒猫美食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