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茂名露天矿博物馆“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展览总结与反思

茂名文旅
+订阅

02:08

访谈视频

随着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话题再次成为茂名热点。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是保护、展示、传播以石化为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其中全方位展现1958年至今茂名露天矿的建设发展历程、历史意义及文化积淀的“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展览是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核心内容,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与重视,更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提升,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向市民传播高质量的文化滋养。

一、展览选题

一项决策造就一个产业,一块矿石孕育一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缺油是国家的切肤之痛,找油是举国上下的燃眉之急,由于茂名拥有丰富的油母页岩矿藏,党中央、国务院于1956年作出开发茂名石油基地的重大决策。来自大江南北的十多万名建设者汇集茂名,在没有城镇依托的荒原上开发“火水山”,由此形成了露天矿区。在历经了勘探、试验、建设开采和调整等重重困难后,茂名油页岩的开采和提炼工作从1961年5月开始正式运转,至1993年1月停产,累计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不仅对缓解国家石油困难作出特殊贡献,也奠定了茂名的工业基础与城市格局。

茂名作为我国的“南方油城”,有着丰富的石油文化资源,策划石油文化主题展览是茂名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茂名露天矿区镌刻着茂名人民艰苦奋斗的足迹和勇于开拓的印记,孕育了敢为人先、包容实干的创业精神,是茂名城市历史和精神文明的凝聚、茂名人民永久珍惜的宝藏。

(来源/茂名发布)

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茂名露天矿区在承载着茂名矿业文化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矿坑“伤疤”。因此,茂名市因地制宜地建设了露天矿生态公园,利用排土场的两栋二层厂房打造矿业遗址博物馆,并以“留住城市根脉,弘扬创业传统”为定位,策划“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展览。旨在讲述茂名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老一辈开拓者用心血和汗水把一片荒凉的土地建设成了繁荣的工矿城市。在新形势、新时代下,新一代茂名人应铭记“开荒牛”精神,发扬艰苦创业优良传统,自强不息、守正创新,努力把茂名建设成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绿城。

二、展览内容及展品

对于展览而言,内容与展品互为表里,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为展览主题服务。

“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的展示面积为2500平方米,共设350米展线。内容设计以1958年至今为时间节点,围绕茂名露天矿的建设发展历程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变迁,以5大部分、16个单元,分2个展厅呈现茂名人民在国家发展、城市建设中的艰苦奋斗历程。

前两个部分关注茂名露天矿区作为国家石油工业长子的产生、兴起及结束的发展历程,辅以详细的图文说明、震撼的实物加情景设计、形象的多媒体演示,生动呈现建国初期茂名工业发展的岁月记忆。后三个部分则引导观众了解茂名露天矿区对工业基础与城市格局的影响,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下,茂名露天矿区的完美嬗变,让民众铭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城市凝聚力。

本次展览展品选择以展示内容为导向,考虑兼具代表性、地域性和故事性,有茂名露天矿建设生产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生产机械、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类型展品共计352件/套,历史图照300余幅,还原场景10个,高科技、信息化项目3项。

第一部分“自然的馈赠,历史的选择”。围绕3个主题从茂名具备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出发,讲述国家作出开发茂名油页岩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表1:“自然的馈赠 历史的选择”部分展示内容

第二部分“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的建设与开采”,通过4个单元向观众展示老一辈茂名人和来自大江南北的支援者以镐头加扁担的精神、以苦干加实干的行动,挖开坚硬的矿山表层,取出了沉睡千年的油页岩,用加温干馏的科学方法提炼出页岩油,并加以综合利用,结束了广东无石油的历史。

表2:“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的建设与开采”部分展示内容

第三部分“茂名炼化基地的崛起”。让观众了解了油页岩生产发生亏损后,加工天然原油成为茂名石油基地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茂名一步一脚印实现了石化工业梦。

表3:“茂名炼化基地的崛起”部分展示内容

第四部分“茂名城市建设与变迁”。通过3个时间段向观众展示茂名由工矿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滨海绿城的嬗变。

表4:“茂名城市建设与变迁”部分展示内容

第五部分“矿山的整治与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让观众了解茂名露天矿区由城市伤疤转变为露天矿生态公园,成为全国生态恢复,绿色发展的典范的全过程。

表5:“矿山的整治与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部分展示内容

三、展览设计与制作

“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的陈列设计注重设计与内容的紧密融合,强调“传统内核”与“现代形式”的简约构成感。以极具现代视觉艺术的陈展手法强化主题,通过对展览专属的文化元素符号的提取,构建富有美感及感染力的展示空间,以具有地域、时代特色的造型构建各篇章的视觉感受,在进一步揭示展品信息的同时,追求大气、简约,于现代设计的构成中把握历史的厚重、磅礴感,力求达到内容和形式设计的完美统一,为观众创造最佳的审美体验。

在主题色调的选取上,展厅以茂名油城文化特色为基调,结合露天矿建设时期的艰苦、炼油厂的机械化、露天矿生态公园的转变,以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分别应用于五大展区:第一、二部分讲述油页岩资源以及露天矿的建设,对应使用了代表泥土的黄色和热情的红色;第三部分展示茂名炼化基地的崛起,对应使用了代表工业化的灰色,并以蓝色相撞,突出工业化与生存环境的矛盾;第四部分展示茂名城市建设与变迁,对应使用了代表回忆的旧黄色,并在此色系渐变,预示着逐渐接近现实;第五部分讲述了矿山的整治与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对应使用代表生态的蓝色及绿色。

在陈列形式方面,序厅左右两侧设计了大型油页岩场景,配以茂名露天矿开发时热火朝天的背景照片,并用油页岩的造型展示前言,以勒石铭刻的方式述说茂名露天矿开发的历史及茂名崛起的艰辛与辉煌。“自然的馈赠,历史的选择”部分复原史前恐龙、犀牛骨骼化石场景,通柜也设计成油页岩的外观,营造史前生态。“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的建设与开采”部分则通过几何形的展板造型、展柜组合和天花多层次穿插,结合勘探工人的雕塑场景展示油页岩勘探的艰辛过程;石油工业部茂名油页岩公司筹建处的设计,则利用半实物场景半老照片结合,增加了展览的纵深感和趣味性;油页岩开采的大型场景设计,把工程指挥部、大型推土机、钩机、斗车、高分子硅胶人像、油页岩实物和平面构成的背景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观众更能体现沉浸式观展的氛围;“向毛主席报喜的回信”油画引导观众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茂名炼化基地的崛起”部分利用了管道、钢结构、乙烯蒸馏装置等元素来进行空间的形式设计,给人熟悉的“石化感”。“茂名城市建设与变迁”通过“六百户”模型、日常生活场景复原等对比手法,展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矿山的整治与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部分通过提取抽象的大树、小木屋、蓝天白云等元素符号及材质肌理的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很好地展示了陈列的主题。

灯光设计也结合背景的泛光照明及展品的重点照明,采用无紫外线LED照明。展板设计结合陈展风格,以大块面不规则的几何形强调序列和构成美,达到从视觉上深化主题。

四、展览教育与宣传推广

宣传和教育是陈列展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展目的、发挥社会效益的关键。“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开展以来,馆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举办了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

(来源/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

开放后,该展览受到省内近10家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南方+、茂名网等网络媒体,有茂名日报、茂名晚报等纸质媒体,并在茂名市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推送消息和介绍文章,加强对本展览的宣传报道。

展览期间,为扩大影响力,茂名市博物馆曾联合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由4名专业讲解员和8名茂名市博物馆历届讲解员大赛获奖选手、茂名石化公司退管处老干部志愿者讲解员组成。对茂名本地老年观众、外省人士等参观群体有针对性地服务,为预约团体提供高质量的接待。

五、小结与思考

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茂名露天矿博物馆于2019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成为我市一个重要的城市文化窗口和旅游景点,“峥嵘岁月 城市记忆——油页岩与茂名的崛起”更是获得市民与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既得益于茂名独特的油城文化,与市民生活、环保热点紧密结合的展览选题,也有赖于策展团队对展览主题和展品内涵的深入发掘与充分解读,形式设计成功营造出符合展览内容与展品引人入胜的展厅氛围,以及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讲解、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项目工程,展览的策划实施离开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顺利完成。

然而反躬自问,此次展览内容创作、形式设计与宣传教育还有一些值得重新思考的地方。

一是展览内容展品解读和版面内容阐释过程中,挖掘深度仍需提高。露天矿承载着茂名的城市发展历史,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茂名人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生活追求。也在时代潮流的不断变化中,展示国家宏大的历史进程,展示全球化和文明交流互鉴带来的深刻影响。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今后仍需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指导下,借鉴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以油城人为叙事主角,打破疆域边界,把油城和油城人的历史放到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宏大叙事中进行审视和理解,讲述一个既属于茂名,也属于中国和世界的故事。

二是在内容呈现手段上没有体现出知识体系的层级结构。展览在内容呈现上,存在过于重视展板作用的问题。尚未形成单元展板(单元内容总体介绍)、展板(展品组合内涵解读)、说明牌(展品本体知识解读)的层级结构,不便于观众了解展览的叙事线索,快速捕捉所需信息。

三是以静态展示为主,缺少动态化展示。该展览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藏品资料,却缺乏动态形式的呈现,以至于参观者多走马观花。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很大,有不少大型器械展出,但是形式略显单一,以致陈列空间陈列显得空荡,并不饱满。

四是缺少观众主动体验型环节,配套宣传教育工作后劲不足。该展览多以被动体验项目为主,观众难以沉浸式参与其中。若无法通过在展厅现场增设体验环节,可考虑将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生态公园的资源全方位调动运用,借助丰富多样的宣教活动,做出凸显地方特色关怀,人性化与人情味兼备的展览。同时,需把宣传板块纳入博物馆年度经费预算,围绕茂名城市发展史、茂名工业发展史等主题,挖掘茂名一代代建设者们的精神内涵,打造如“‘茂’美如花”“工业科普+生态保护”“我为城建献一计”“我来露天矿讲堂课”等馆特色品牌社教项目及研学课程。让观者切实感受到一个丰富、立体、真实的茂名露天矿,一座华丽转变的茂名城,使观众特别是本地民众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陈列展览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我们只为追求更好。什么样的展览才是最吸引人的展览?什么样的展览才是最会讲故事的展览?值得我们深思。希冀由此探索我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让大众在博物馆内生动沉浸地感受历史、畅想未来,共铸民族文化自信。(甘霞 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助理馆员)

来源/茂名市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