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陆丰⑥|陆丰城东街道:“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

南方⁺ 记者

高美村莲林村小组引入陆丰市美莲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高美茶”品牌,带动集体增收约270万元;上陈村引入汕尾陆丰市华鑫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使1700多亩撂荒地重焕生机;霞湖村以“股票宅”方式盘活闲置农宅,通过艺术赋能打造葭湖古寨“陆丰味道”美食小城……

近年来,陆丰市城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擘画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目前,该街道已在全镇推广“股票田”改革,委托流转承包地累计2871亩,已有1752亩“股票田”产生效益,创收超60万元。

陆丰市城东街道上陈村的1700多亩撂荒地重焕生机。

打响清产核资“第一炮”

时下正值春茶生产销售的旺季,走进位于高美村的陆丰市青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远远就能闻到扑鼻而来的茶香,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杀青、理条、压扁、炒干等工序。

“我在茶园里忙活一天能赚百来元,加上我们家九口人每人都有股份,不用出去外面打工。一家人团团圆圆,收入还比过去多了几倍。”谈到近年来的收入变化,高美村村民林大姐喜上眉梢。

为扭转多数村集体土地长期被占用、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解决村集体“三资”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城东街道通过推动清产核资进一步摸清各村家底。其中,高美村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对违法发包和非法占用的土地进行清理和收回,清理出违法承包合同45份,收回集体土地6000多亩,并引进海鲈鱼基地、香水柠檬基地、对虾养殖基地等一批优质农业产业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270万元。在高美村打响清产核资“第一炮”后,城东街道迅速掀起农村土地改革热潮,在磨海村、淡水村、炎围村等开展“股票田”改革,探索建立“股票田”制度。通过“以田易股”的形式,将农户零散的承包地委托流转给合作社经营管理。

规模化经营让荒地变良田

连绵春雨过后,上陈村的连片水稻田焕发勃勃生机,水稻秧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撂荒地。

“在不少进城打工的农民眼里,土地渐渐成了‘鸡肋’。但考虑到后路,他们又把土地紧紧攥在手里,不仅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也妨碍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城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舒熳向记者道明了土地撂荒的原因。

针对这一情况,上陈村通过“股票田”形式,将村民手中的碎片化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块土地,引进乡贤开办的华鑫盛公司,修复水利设施、清除杂草、平衡土壤酸碱度、翻新平整土地,用规模化经营的方式盘活了撂荒地,也让村民得到每年每亩300元的租金收入。

艺术与美食让古寨焕生机

古朴的院落、葱郁的榕树、精美的嵌瓷……拥有290多年历史的葭湖古寨,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点——“陆丰味道”总店。仅揭牌开业当天,客流量就超3000人次,300多碗粿条汤更是在3小时内销售一空。

“我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积极与村民沟通,以‘股票宅’的方式将古寨内村民闲置的老旧房屋流转出来。通过修缮古寨破旧房屋、深挖古寨文化内核、引进陆丰特色美食店,打造融合古寨文化和休闲生活的‘陆丰味道’综合体。”沈舒熳说。目前,古寨内的42间房屋已有21间参与流转,其中13家已完成规范化、标准化改造。

作为“陆丰味道”总店负责人,深圳大芬美术产业协会名誉会长吴瑞球表示,将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书画家来此进行公益创作,借书画家妙手绘古寨美丽景色,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让艺术家走进农村,跳出艺术局限于宣纸、油画布的定性思维,他们才能真切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律动,创作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吴瑞球说。

陆续入驻的商铺和络绎不绝的游客为古寨注入发展新动力,也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了平台。“我是土生土长的陆丰人,看到霞湖村这里被政府打造得很好,便决定回家乡发展,经营一家咖啡奶茶店,目前生意还不错。”店主林绍说。

【南方+记者】陈欣欣

编辑 彭奕菲 周煦钊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