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古往今来,人们崇尚劳动、歌颂劳动、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展示与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4月29日上午,来自全市53所劳动教育特色校、23个劳动教育校外基地,通过劳动“集市”的方式,集中展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及育人成效。
为进一步推广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积极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氛围,东莞还遴选评出厚街、长安、南城、茶山、大朗等5个镇街为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镇街。充分发挥特色镇街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度探访各镇街劳动教育实践,南方+特别开设“东莞首批劳育特色镇街”栏目,从机制、师资、课程、基地、评价等多维度,广泛宣传5个特色镇街的劳动教育开展经验,也向更多师生家长传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茶山镇历史悠久,《东莞县志》《茶山乡志》,谓于梁武帝时,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沿山种茶而得名。热爱劳动,一直是茶山的优良传统,一曲“茶山公社好榜样”,更是茶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作为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近年来茶山镇紧密结合镇情、校情、学情,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全镇统筹一盘棋、课程基地两驱动、家校社三位一体、必做+选做N项目结合的“123+N”劳动教育创新评价模式,全面打造了具有茶山本土特色的劳动实践教育品牌。
强化组织统筹,提升管理品质
举办首届茶菁厨神争霸赛、首届茶菁烘焙大师赛,学生变身“厨师”“烘焙小达人”,做红烧排骨、蛋挞、饼干;积极科普“太空种子培育计划”,播下一颗“太空种子”,深度了解我国航天育种知识……在五一假期来临之前,茶山镇中心小学开启劳动活动周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分年级、分项目开展劳动技能展示,体验劳动的乐趣。
坚持“以劳铸人 五育融合”,学校以劳动素养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品质为目标,构建以项目式课程链为主体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融合创新的做法让劳动教育具有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
茶山镇中心小学的创新做法,正是茶山镇坚持通过劳动教育课题立项、品质课堂建设、案例评选、劳动周活动和学生劳动教育创新评价等,提高镇街劳动教育实施能力和品质的缩影。
该镇成立了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茶山镇劳动教育研究会和教研中心组,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茶山镇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和《茶山镇创新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实施方案》《茶山镇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实施方案》,研究镇街劳动教育特色发展,梳理和指导学校建设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和创新评价等。
同时,优化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茶山镇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劳动实施成果纳入中小学质量评估体系,评选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较好的学校评选为“茶山镇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茶山镇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入选2022年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重点项目。
构建特色体系,提升课程品质
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统筹各中小学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依托学校地方特色和办学理念,当前茶山镇各学校不断完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如茶山中学“茶菁”品牌,形成《茶菁劳教育》校本课程、《劳动教育论文集》、《劳动教育案例集》;茶山镇中心小学融合广府“食文化”及茶山本土非遗文化,形成以“食”为主线的校本特色课程;茶山镇第二小学“童创”劳动教育体系;茶山镇第三小学组织校内劳动教育带头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编写“礼慧·劳动Jia”校本课程。
茶山公仔非遗传人为学生示范制作步骤
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课堂品质,茶山镇还以东莞“品质课堂”建设为契机,每学期开展4到6次“品质课堂”研讨活动暨公民办结对交流活动,形成“分组+抱团”研讨模式,开展“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案例征集、劳动周案例展示,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水平。
以课题为引领,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研究水平。积极开展茶山镇劳动教育论文、案例评选活动,为劳动教育搭建学术研讨、交流平台,构建劳动教育教师成长机制。初步形成以“生本课堂 指向学习”的劳动教育课堂基本操作模式,构建起以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构建劳动教育精品项目,两学科甚至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方式。
近两年,该镇劳动教育案例论文等获得市级以上奖项37项,6项省市劳动教育课题。
因地制宜建设,提升基地品质
劳动基地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劳动教育品质发展的重要驱动。结合辖区内资源,茶山镇充分利用镇内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劳动资源,积极建设和优化一批镇内劳动教育基地,加强与镇内各村(社区)等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搭建平台。
因地制宜,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各学校主动作为,在校内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如茶山中学教育集团相继建立上元稻田公园、茶山公仔、南社古村落等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茶山镇中心小学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了“华美烘焙梦工厂”“火龙果种植园”“茶菁太空种子种植基地”等多个校内外劳动基地;茶山镇第三小学和光正实验学校利用校园空地开辟了种植基地——劳动科技园;誉华学校开设扎染工作坊、嘉盛实验小学开辟陶泥制作室等。
目前,该镇13所学校实现校内外各有1处以上劳动教育基地。茶山中学、镇第二小学、第三小学、誉华学校校内劳动基地入选东莞市第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整合资源,开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
以课题为引领、课程为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为载体,茶山镇不断优化提升,配足配强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提升师资品质。全镇配备专职劳动教研员1人,兼职教研员2人,13所公民办学校均成立劳动教育科组,配备专职劳动教师,全镇有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市级教学能手7人。
充分挖掘社会劳动资源,还聘请茶山公仔传承人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指导师,发挥“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优势,探索每班聘请校外劳动教育指导师。评选茶山镇“劳动教育名师”,为劳动教育搭建学术研讨、交流平台,构建劳动教育教师成长机制。
【南方+记者】黄婷
【素材统筹/来源】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 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