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馆70周年,一起听听“我”和农讲所的故事

南方⁺ 记者

英雄花开英雄城。2023年是农讲所纪念馆建馆70周年。5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活动在这里举行:“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开幕。

▼一键回顾

农讲所纪念馆建馆七十周年开幕活动盛况

农讲所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早建立的11家纪念馆之一。这次展览也是农讲所纪念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梳理纪念馆历史发展脉络的专题展览。

如今,农讲所纪念馆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重要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之一,年度参观量稳居广州地区博物馆前列。

走过70年历程的农讲所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事不宜迟,和小南一起“打卡”去!

流动的时间,不变的红墙。

“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海报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特展以“我”的视角作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轴,不同的“我”陆续在“红墙”登场,从而展示农讲所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展览四个部分里,主角分别是:明清时期在番禺学宫求学的“负笈者”,以1926年第六届农讲所师生为主角的“革命者”,以农讲所纪念馆创建时期和农讲所旧址陈列馆(今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兴建时期的工作人员为代表的“建设者”,还有捐赠文物的热心人士、志愿者、作为“国保守护人”的农讲所人等“传承者”。

农讲所纪念馆建馆70周年暨“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开幕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农讲所纪念馆建馆70周年暨“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开幕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展览从数千件馆藏中精选70件(套)展品,不少文物更是首次向公众亮相,包含一批第六届农讲所学生使用过的文物。

康富成牺牲时所骑马匹上的马褡子、冀三纲在农讲所时穿过的大衣、周性初使用过的陶灯盏……不同时期的展品串联起大气磅礴的革命史与发展史,为观众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其中,康富成使用过的手表,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这块瑞士手表由赤色职工国际的领导所送。1937年10月,康富成组织炸毁日军大同城北卧虎湾的大型军火库,正是佩戴此块手表按时准确地完成了爆炸摧毁任务。康富成后将此表转给三弟康福成,用于抗日交通工作。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康富成烈士使用过的手表(主办方供图)  

康富成烈士使用过的手表(主办方供图)  

漫步展厅,一份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章程,将观众的思绪带回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中。章程文字竖版排列,字面清晰,保存完整。

章程内容共十一章二十四条,入学资格及手续、学额与考试、教授科目、待遇、纪律等一一罗列,反映农讲所施行的新式农民教育理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见证。

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章程(主办方供图)  

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章程(主办方供图)  

展览与互动多媒体相结合,制作1926年学生宿舍外景复原场景,并在场景中内嵌互动设备。观众可观看展示“农讲所日常vlog”,沉浸式感受先辈们在革命年代的家国情怀。

一批第六届农讲所学生使用过的文物首次向公众亮相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本次特展还邀请十余位党史专家、退休干部录制口述历史,以亲历者鲜活生动的真实记忆深情回顾与农讲所有关的往事,观众可从中管窥建馆70年来的发展历程。

2022年3月,罗继勇、罗梓甄将其珍藏的29幅现代主题油画作品无偿捐赠给农讲所纪念馆。开幕活动当天,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为其授予捐赠收藏证书。

农讲所纪念馆馆长颜晖为罗继勇授予捐赠收藏证书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第一届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第三届农讲所主任阮啸仙之孙阮钦彤、第六届农讲所教员周其鉴之孙周健风、第五届农讲所学员谭作舟烈士的后代谭中武等4名农讲所教员及学员的后代也齐聚一堂,共叙革命先驱的峥嵘岁月,获颁红色文化宣讲员证书。

4名农讲所教员及学员的后代获颁红色文化宣讲员证书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4名农讲所教员及学员的后代获颁红色文化宣讲员证书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为进一步加深农讲所与普通观众的情感链接,展览还展出了面向广大市民征集与农讲所有关的故事、照片及绘画作品等。展厅还预留一张写有农讲所主题板报的黑板,邀请观众在上面进行自主创作。精彩未完待续,大家快来农讲所纪念馆“打卡”,继续书写自己与农讲所的故事吧!

【南方+记者】杨逸

【实习生】戴雪晴

【通讯员】柯楚彬

【摄影】仇敏业

编辑 吕虹 李杰伦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