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洞、读书冈、尚书府……广州增城这些地方都和他有关!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相信不少广州增城街坊,对“湛若水”的名字并不陌生,那么你又了解多少呢?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广东大儒陈献章(世称陈白沙)的衣钵传人。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在弘扬岭南心学的同时,湛若水终身致力于讲学授课,在五岭南北广设书院近四十所,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为岭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办教育,育乡梓贤人;兴农商,促经济发展;倡乡约,建和谐社会。”这些事迹分别折射出湛若水及其思想文化对家乡教育、经济、社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今天,我们通过一组小诗去认识湛若水在新塘遗下的古迹。

甘泉洞(新塘第三中学)

西洲松岭有甘泉

少露时常耍洞边。

饮水思源知母爱

辞官在此育良贤。

(注:湛若水初名为露)

湛若水外祖家西洲村松岭有一甘泉洞。传说其母到泉洞祈祷诞下湛若水。湛若水致仕后在附近建了甘泉书院,培育弟子。现该书院已消失,代之为新塘第三中学。

读书冈(读岗公园)

公园本是读书冈

若水于斯入学堂。

石岭元明虽窄少,

却能育出尚书郎。

新塘镇读岗,原名石岭,石岭上有“元明石室”私塾。湛若水14岁入读私塾,成名后,乡人改称石岭为“读书冈”。湛若水重修“元明石室”为“读岗书院”。现该书院已废,石岭建成供群众文化活动的读岗公园。如今,新塘镇读岗公园是增城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之一。

书府(菊泉中学)

淸风盛德尚书祠

岁月沧桑只剩基。

若水仙归心学永

精神留世立丰碑。

新塘“真儒甘泉湛公祠”及门前的“尚书府”牌坊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明代建筑。1941年,新塘人在此办“菊泉中学”。后来牌坊被毁,湛若水像被弃。加之风雨侵蚀,古建筑只剩断柱残基,只有菊泉中学还以文字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墟大塘

河滩垒石修圩坝

建铺开墟五百秋。

今日新塘商贸盛

一泓潭水话源头。

明嘉靖年间,湛若水发动乡人在东江沙贝村河滩挖低填高,垒石筑圩,建成一口新池塘,后来乡人在四周塘堤上建铺开墟,曰“新塘墟”。沙贝逐渐也改称新塘,新池塘称“墟大塘”。墟大塘至今仍在,只是面积少了很多。

四望岗

小小山丘四望岗

怀枝挂绿美名扬。

增城荔果人皆羡

谁晓甘泉把核藏。

昔日,湛若水在福建品荔枝怀核而归故里,发动乡人于四望岗培植,育出尚书怀(槐枝)和珍品挂绿,成就了沙贝荔枝“粤中之最”的地位,增城也成了著名的荔枝之乡。如今,四望岗荔枝已迁往各地,昔日荔林处崛起牛仔服装城,新塘更成了“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湛氏宗祠(甘泉幼儿园)

湛氏宗祠若水筹

先贤厚德后人修。

承先启后清风俗

兴学育才美誉留。

新塘湛氏宗祠位于读岗公园东边,明嘉靖间由湛若水筹划修建,祠门上“宋奉训大夫湛公祠”为湛若水题,中堂经维俢保存完整。曾作为甘涌小学校址,现为甘泉幼儿园。

参考资料:《增城日报·副刊》2010年5月6日刊  小诗作者 湛汝松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党建办(宣传组)、新塘镇公共服务办(科教文组)、增城区融媒体中心,今日新塘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