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粤西北部的信宜市贵子镇,有一款百年历史的“土特产”。它每斤售价高达30元,且供不应求。因“外形娇小”“入口回甘”等特点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它就是贵子苦瓜。
贵子苦瓜。
近几年贵子苦瓜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每斤售价可高达30元,且“一瓜难求”。到底如何将手里的“金果果”变“富果果”?贵子镇谋新思变,立足“土特产”,打好特色牌,壮大乡村产业。
传承
苦瓜种子百年不变
每年5月至9月,是贵子苦瓜的产出期。走进贵子镇函口村的苦瓜基地,青青翠翠的苦瓜藤挂满了棚架。
贵子苦瓜基地。
“刚刚摘了一批送出去,还有好多订单等着发货,供不应求啊。”函口苦瓜基地负责人梁坚捧起巴掌大的苦瓜说,贵子苦瓜细小,每条约2两重,瓜面纹路稠密,因清凉、回甘、爽口而闻名。
不止函口村,在贵子苦瓜核心种植区附近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苦瓜。贵子人种植苦瓜已有1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土特产”。
梁坚介绍贵子苦瓜特点。
“贵子人爱吃苦瓜,其次,贵子湿度高、日照足,土地肥沃疏松,最适宜苦瓜生长。”梁坚笑着说。
除了自然条件优越,贵子苦瓜最大的特点,是百年来均用同一款种子种植,每年瓜种均为瓜农自家留种。
“百年来,我们都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贵子苦瓜,种子都是选取当批种得最好的苦瓜留种。”函关村党支部书记曹才君说,贵子苦瓜种植条件比较苛刻,种过的土地第二年不能持续种植,产量低且需要轮耕,一年只种一造,且贵子苦瓜对天气温度敏感,温差过大会导致贵子苦瓜减产,因此每亩产仅有2500多斤到3000斤。
贵子苦瓜细小,每条约2两重,瓜面纹路稠密。
产量少、管理成本高、品种独特,是贵子苦瓜价格走俏的关键。
年复一年,发展瓶颈也逐步显现。如何才能把产业壮大提高产量,让“土特产”真正富民兴村呢?
2021年,贵子镇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促进贵子镇经济发展,积极采用“经济联合社+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市场”的新联结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以函口村为中心的贵子苦瓜产业,正式成立贵子苦瓜产业种植示范园。苦瓜示范园种植500亩,辐射带动全镇群众自种600多亩。
发展至今,贵子苦瓜全镇年产量已提高至250吨,均价达到每斤20—25元,直接带动果农大户年均收入超过万元。
思变
开发苦瓜多种价值
“我们贵子苦瓜口感特别清脆、回甘,和别的苦瓜品种是不一样的。”在贵子镇函关村委会内,村干部在镜头前热情地为散户村民的苦瓜带货销售。
即使把贵子镇所有苦瓜收集起来,村委会订单式发货,苦瓜依旧供不应求。
贵子苦瓜丰收。
面对商机,扩种是贵子苦瓜迫在眉睫的发展选项。但仅靠销售农产品,并不能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因此,深挖苦瓜附加值,将苦瓜真正建成产业,是贵子接下来的“大动作”。
贵子镇党委书记刘军说,今年初,贵子镇已动工建设集农副产品展销区和装卸区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当下,基地已进入平整土地阶段。下一步将用专项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仓库、冷库、农副产品展销区和装卸区。配套购买清洗挑拣设备、烘干机、榨汁机、真空包装机等机械。
贵子镇政府着力研究苦瓜宴。
贵子镇不仅挖掘苦瓜的深加工价值,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土特产”翻出新花样。
苦瓜特色菜。
“我们正在研究‘苦瓜宴’,着力构建乡村美食和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互促共融。”刘军说,贵子镇自然资源丰富,正大力推进秋风根村乡村振兴综合项目建设,深入挖掘秋风根梯田、鸭兜山、十二火灶等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将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农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民以食为天,有特色美食的吸引,便能成为游客奔赴的理由”。
秋风根梯田春季美景。
目前,贵子镇政府已研发创新“苦瓜薄餐”“苦瓜刺身”“苦瓜凉粉”等二十多款苦瓜菜式。煎、炒、焖、炸、灼……尽管贵子苦瓜宴仍未成熟,但名声亦传播开来,不少食客都盼望着,能尽早品尝这份独特的“苦尽甘来”。
秋风根梯田秋日航拍。
“土特产”成了致富增收的“富果果”。下一步,贵子镇将加快构建苦瓜产业体系,朝着“绿美贵子、苦瓜小镇”的目标前进,让贵子苦瓜的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图/文】李阳诗 杨金凤
【通讯员】姚欣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