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潮剧吗?第二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开班啦!

南方⁺ 记者

5月21日,由汕头大学联合广东潮剧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第二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在广东潮剧院开班。

该计划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培训项目之一。

名家教授

招收线下25名、线上32名学员

第二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共招收25名在职演职人员为线下学员,分别来自广东潮剧院、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普宁市潮剧团、潮阳潮剧团、广州市李肇星戏剧文化工作室、福建省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等广东、福建两省潮剧演出机构;招收32名潮剧演职人员为线上旁听学员,分别来自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海外潮剧传承中心。

本届研修班由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景熙教授任班主任,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詹少君任副班主任。学员们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三大模块。

其中,理论教学邀请来自汕头大学、文旅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国际潮学研究会、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戏曲学院、广东潮剧院、韩山师范学院、汕头开放大学、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福建省漳州市芗剧团、泰国中央电视台、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等中国、泰国、新加坡高等院校、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讲授。

实践教学主要由广东潮剧院的潮剧表演艺术家进行讲授,内容涵盖非遗保护与传承、戏曲艺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潮剧国际传播、潮汕历史文化,以及广东粤剧、广东汉剧、福建芗剧等兄弟剧种的源流、特色等。

研修结束后,将举办一场由国家一级导演郑松明和国家一级演员谢继顺执导的线下线上结合的国际性汇演作为成果展示。

广东潮剧院黄奕瑄院长在开班仪式上,回顾了广东省潮剧院成立七十余年取得的成绩,肯定了首届研修班的成果,并鼓励研修班学员传承前辈衣钵、互相交流碰撞、启迪艺术感悟,在新时代推动潮剧的国际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潮剧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研修班是为潮剧传承人群搭建的一个深化交流、激发思想的平台。”汕头大学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杜式敏期待,学员们通过这个平台传承技艺、创新发展,以精湛艺术推动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自信。

汕头市文旅局副局长陈挺表示,研修班的举办在推动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加强了潮汕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潮汕地区与海外乡亲联络的一座“侨”梁。

此外,潮剧国家级传承人、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方展荣先生,汕头大学党委原书记、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黄赞发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锳凡出席了开班仪式。线下学员及教师代表在主会场,旁听学员通过网络,参加了开班仪式。

首届研修班

促成四家海外潮剧传承中心设立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目的在于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接受高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学习、技艺和技术研修、交流研讨与实践等教学环节,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同时,也丰富参与院校的学术和科研积累,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2019年,汕头大学以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景熙教授为项目负责人,以国际潮剧文化为主要研培项目,申报参与中国非遗研培计划。

同年12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后更名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公布,汕头大学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同入选该计划。

2022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汕头大学、广东潮剧院联合成功举办了由已故的潮剧泰斗姚璇秋先生亲自担任班主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培训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首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受到海内外潮剧爱好者广泛好评。

研修班促成了新马泰三国四家海外潮剧传承中心的设立,提高潮剧保护传承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海外华侨华人文化认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23年,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1—2022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首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潮剧传承人研修班)”脱颖而出,获评为中国非遗研培计划优秀成果。

【南方+记者】王涵琦

编辑 吕虹 张志超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