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电白区全体初中化学教师齐聚电白区第一中学初级中学参加2023年电白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训班。电白区教研室教研员黎广明对研训提出要求并介绍了上午讲座的专家。吴运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化学教研员。吴教授做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中考评价体系变革》的精彩讲座。
吴教授从备政策明方向;新课标新中考;备课标和教材;备师生有方略,有情境;备题型和方法有能力等五个方面做了精彩分享,从命题人的角剖析了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命题原则,命题特点,并对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方向提出了具体意见:对比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和深圳中考化学试题发展,深圳中考卷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广东卷的命题会向深圳卷趋近,为中考备考提供了指引。
吴教授强调,202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在加强学科知识考察中,突出对时代主题的深层次认识和学科育人功能。具有以下特征:1。载时代主题重育人功能,2 。转变“考知识” 向“考能力”,3。考察“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4,转变“以纲定考”向“考教衔接”。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等。 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 、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以及美育、体育、劳动学科等领域的道德品质。
吴教授说:“有想法不一定有思路,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学生眼高手低,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就是将问题情境化,即将知识点融入生活情境中,还有就是将生活情境问题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自来水厂等场所实地观察学习。
下午,中山市化学教研员,广东省教研先进工作者邱惠芬作了题为《高效备考课例解析及中考复习建议》的精彩讲座。分享巨量的中考备考案例,从命题角度,知识讲解,复习策略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式的透析了中考备考的优秀案例。
邱惠芬教研员分析,16、17这两道题变化不大,主要考察三个内容:传统文化、科技前沿、微观题,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能源、材料及优点、燃烧及条件、物质的质量比,22年17题的最后一空则需要学生结合物理学科失重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应用物理学科的思维进行解答,能从跨学科角度初步分析与解决问题,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渗透,这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被提出,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挖掘相关素材,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学习。
邱惠芬教研员分析,由于实验操作进入中考后,18题实验题会有变化,预测可能以信息提取的方式出现,“高起点,低落点”是变化特征。邱惠芬教研员分析,19的变化以新课标为指引,变化主要有分析解释错误,形成结论及构建模型,反思评价与表达交流,其他考察方式与往年一样。
邱惠芬教研员分析,20题为图谱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两条线为思路进行备考:一条线是物质转化,另一条是化学实验。总结原料预处理,物质分离,环保、成本,核心反应等知识点给学生,规范表述。
邱惠芬教研员分析,最后一题计算题以工艺流程、实验探究、生产生活情境设计物质转化。核心反应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变化是计算核心。
此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训,吴教授剖析了中考评价体系变革,进一步明确了备考方向。邱惠芬教研员分享了巨量可复制的备考案例和备考策略,统一了教师们中考备考的思想和策略。
(供稿:电白区教师发展中心研究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