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西湖说岳》首发式暨曾志平随笔集《澄怀观道》分享会在惠州综合高中举行。
《西湖说岳》首发
让岳韵在惠州重焕生机
将历史的时钟拨回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 ,岳飞被害,其妻儿等亲属被流放至惠州,并在这里生活了20年之久。期间,惠州人有感于岳飞的忠义而施予援手,帮助岳飞亲属解决温饱,牵线助力岳霖成家,给予岳氏一家人温暖和希望。流放期间,岳雷的儿子岳纬、岳纲、岳纪相继出生,岳霖也在此娶妻生子( 岳琛 )。
为讲好惠州历史故事,厚植历史人文底蕴,在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惠州市作家协会动员组织60余位作家共同挖掘创作岳飞亲属在惠的故事,并将这些文学创作汇集成书,即《西湖说岳》。
《西湖说岳》分为“雕章缋岳”“寓惠怀岳”“凭栏吟岳”“围炉话岳”等四个篇章,共收录20篇散文、9篇小说、31首诗歌、11篇史料。全书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从史实出发,在逸闻轶事中抽丝剥茧,追溯千年前的岁月烟云,寻觅当年岳飞与岳氏族人的足迹,让岳韵在惠州重焕生机。
在《西湖说岳》的创作过程中,惠州市作家协会多次召开岳飞亲属在惠故事创作动员会和研讨会,邀请文史专家、作家共同探讨、交流,最终于2022年6月出版。岳飞后人也曾特地来到惠州寻找相关专家,希望共同挖掘、整理、研究这段历史,并建立岳飞纪念场馆。
在岳飞 27 世孙、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岳志看来,《西湖说岳》的面世,让岳飞后人对这座城市再次致以崇高敬意和感恩之心。收录的文章,用至善至爱的语言写尽惠州人民的深情厚意,行文生动、情真意切,引人入胜,值得仔细品读。
“希望惠州建设一座岳飞纪念馆。”岳飞后人亲属、《西湖说岳》作者代表李文友表示,惠州是岳飞家人的流放落难之所,是岳飞血脉基因的保护所,建设岳飞纪念馆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未来有望打造成一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增加惠州的历史厚重,提升惠州的旅游热度。
品鉴《澄怀观道》
传承国学的文化随笔
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学繁荣,惠州市作家协会还举办了曾志平随笔集《澄怀观道》分享会。
随笔集《澄怀观道》是作家曾志平继《成事之道漫笔》后推出的又一部新著作,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淀,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在作品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着对诚信和善良的礼赞与肯定,以及对时代精神和人间正气的高扬。
惠州市作协主席陈雪认为,曾志平今年80多岁了,按古人说法是耄耋之年,他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澄怀观道》,这既是一部自传体的心路日记,又是一部“澄怀观道”的文化随笔,蕴含丰富的知识性、经验性、思想性、实用性。
在惠州市作协副主席刘明霞看来,这是一本个人心理建设的书,写尽80岁的人生况味。儒家的入世,道家的出世,佛家的遁世在文中都有体现,这可能与作者少年就开始读《周易》有关。曾志平将其治家、从政、经商、写作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及理论研究触类旁通,在“入世”与“出世”间相互贯通,取得平衡,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富,更使他的创作独具一格。
【南方+记者】糜朝霞
【通讯员】邓仕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