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疗愈师:预防针、缓冲器和知心朋友

南方⁺ 记者

“小游戏很好玩,很有仪式感,没想到领结婚证这么有趣!”

“在集体婚礼中开启人生新篇章,很有纪念意义。”

“培训很有意义,辅导内容确实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婚姻中的责任和义务,也学到了很多夫妻沟通的技巧。”

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不少东莞新人也将这一天定为自己人生里的重要日子。走进东莞的市、镇婚姻登记处,颁证大厅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为新人提供简约、文明味浓、获得感强的婚姻登记服务。

目前,东莞正积极落实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进一步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新风和“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婚姻家庭理念,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在此背景下,由婚姻登记员、婚姻家庭辅导员、基层民政干部等组成的“婚姻家庭疗愈师”队伍,持续推进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辅导、家庭关系辅导、离婚调适辅导,以“婚姻家庭小切口”做“幸福万家大民生”。

人生课题的“预防针”

东莞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坐落在市民服务中心的一角,温馨的环境和场地布置,让这里成为不少新人纪念幸福时刻的“打卡点”。但是,婚姻登记处可不只提供单一的“领证”服务,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也从这里开始。

新人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共同携手打卡完成互动游戏。完成游戏的新人可以得到一份贺喜“大礼包”……社工黄俊伟是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的一名婚姻家庭辅导员,他正在为新婚夫妻上好幸福婚姻“第一课”,用他的话来说,“这种年轻人喜爱的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融入到婚前辅导中,参与度更高、效果也更好。”

“我们中心从2012年开始通过购买社工服务,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岗位,专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这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早的。”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副主任钟小燕告诉记者。婚姻家庭辅导员的角色贯穿整个婚姻登记流程,市民在预约婚姻登记服务时,同时可以预约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婚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港湾。黄俊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婚夫妇学习婚姻经营之道,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从2016年起开展“幸福花开”新婚辅导项目,通过咨询、婚姻辅导、个案、活动等方式帮助新婚夫妇适应婚后角色转变,为新婚夫妇提供夫妻与其他家庭成员沟通与相处的方法和技巧、优生优育知识等。

“针对新婚夫妻的婚姻家庭辅导,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形式。”黄俊伟说,他们设计的互动小游戏因富有趣味性而得到新人青睐。以“拼糖盒”为例,需要新人携手将手中的积木碎片拼成完整的糖盒,以此引导新人建立守约概念,认识角色的转变、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夫妻相处的技巧。

除了“新婚辅导”服务,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还积极组织婚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协助创立“婚姻法律法规进社区”、“婚姻法律法规进企业”、“婚姻法律入万家 美满婚姻共筑起”等多个婚姻法律法规宣传品牌;此外,中心还开展了“幸福巴士”主题的简式婚礼系列活动。黄俊伟介绍说:“从参加情况来看,重视婚前教育的新人越来越多,新婚辅导渐渐成为新人结婚的‘新风俗’。”

婚姻危机的“缓冲器”

记者留意到,随着东莞婚俗改革的推进,婚姻登记处的“花式”服务已经在市民群众中口口相传,深入人心。李先生表示,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沙田镇婚姻登记处的图片,“我们在沙田相识相知,也很喜欢这种公园式风格,所以想来这边牵手。”

吴连弟是沙田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处负责人,去年,她所在的婚姻登记处搬迁至新政务服务中心并正式对外服务。这里独特的装修风格、优质的服务受到了新人们的喜爱,成为市内最受欢迎的婚姻登记处之一。

在吴连弟看来,结婚登记只是婚姻的开始,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因此需要让新婚夫妻适应角色的转变,了解家庭责任,共同经营美满婚姻。除了给新人办理结婚登记业务,她们也设计了许多别出心裁的文明婚俗新风活动,例如为新人提供颁证服务、开展集体婚礼,让登记更有仪式感;开展“同心共度  携手一生”幸福婚姻同心湖活动,新人们沉浸式体验感悟婚姻之道,共同学习体会婚姻家庭的责任和意义;开设文明新婚教育学堂,为新人上好婚姻家庭新生活的第一课。

值得注意的是,沙田还推出主题为“沙”满幸福,“田”蜜一生的“幸福邮局”服务,新人写下寄语,他们根据新人选定的日期把这封“写给未来的我们”的信寄回给新人,寄存美好祝愿,邮出幸福美满。吴连弟说:“我们会在多年后把这封‘写给未来的我们’的信寄回给他们,让他们回忆起新婚时的甜蜜。”

吴连弟介绍说,为增添新人结婚幸福感和对婚姻家庭的感悟,她们平时会组织新婚夫妻一起探访金婚、钻石婚夫妻的活动。“我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我们镇有很多耄耋夫妻,所以也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幸福家庭的养分,感染更多年轻夫妻。”她说。

那么,新婚辅导效果究竟如何?一对参加探访活动的年轻夫妻告诉记者,他们在听完老人家分享“秘诀”后均有所感悟,“看到老爷爷老奶奶几十年过去感情还这么好,包容、理解、尊重对方很重要,对我们未来在婚姻生活中碰到问题会有帮助。”林先生说。

见证了很多新人的幸福,同样,吴连弟也见证了不少夫妻的分分离离。作为婚姻登记员,吴连弟和同事们除了办理结婚业务,还有离婚业务。

《民法典》实施后,离婚有了冷静期,对于一时冲动,还有感情的离婚当事人,吴连弟的角色就像是一个缓冲器。“对于一些情绪较为激动的夫妻,我们的角色就像是一个缓冲器,让大家平静下来,暂时跳出情绪,想想以后的生活和自己的人生,帮助他们化解情感问题。”

目前,东莞正在建立健全一站式、多元化、人性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机制,婚姻登记机关不只是提供登记服务,更为婚姻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等服务,助力婚姻家庭幸福,成为婚姻当事人化解情感困惑的温暖港湾。

家门口的“知心朋友”

在渗透式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中, 东莞民政人将婚姻家庭辅导向基层、向家庭延伸,为社区家庭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阵地,筑牢婚姻家庭稳定“第一道防线”。

黄雪碧是东城街道周屋社区党委副书记、 居委会委员、妇联主席,多年来她深入社区,做群众的“知心人”,将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忧。

自2003年来到周屋社区居委会工作以来,黄雪碧负责社区的民政工作、妇女儿童工作。在多年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过程中,她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跟群众沟通就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去讲给他们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周屋社区,“有啥事儿都找居委,找黄雪碧,事情就能得到解决。”成了许多居民的习惯。也正如居民所期盼的那样,“一般找到我的个案都会一一跟进,小事情能调解的我会缓解他们的情绪、帮他们分析权衡,对于年轻的群众我会请我们的社工去跟进调解。”黄雪碧分享说。

在调解过程中,遇到调解不了的问题,“我们本着‘个人的幸福’为准,尊重他们的选择,尽量帮他们链接到资源,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她经常是分享她作为过来人是怎么处理的,然后也会把一些案例、包括她了解到的法律知识讲给他们听。遇到不懂的内容,黄雪碧会拿个本子记下来,回来请教社区的驻点律师、相关部门。她坦言:“家庭辅导也是在这样子一点点的沟通中,建立起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除了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忧,社区也将婚姻家庭的观念融入平日举办的各种活动里。走进周屋社区,连片的稻田吸引了居民和游客前来游玩,社区也利用稻田资源建立了家风公园,社工则借场地优势,设计、开展了各类亲子户外活动。

黄雪碧说:“在一系列户外活动中告诉大家以前怎么种水稻,现在是怎么种水稻的,把这些农耕文化、亲子互动融入到活动里,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文明家风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社区的居民。”

“周末带着孩子一家人过来稻田这里做公益,既能帮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也能引导树立一些正确的价值观。”社区居民黎先生一家是社区的“活跃分子”,参加公益活动成了他们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

【南方+记者】薛屏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