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链”到“产业网”,南海是怎么做的?

南方+

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佛山南海正在四个字上做文章——供需对接。

5月19日,南海区举行家电行业供需对接会。与传统的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不同的是,这场对接会的上百名行业参会者中,只有一部分是来自家电行业,更多是来自纺织、铝型材、家具、鞋业等行业。南海区家电行业协会还与区内7个行业协会现场签约,正式建立跨产业链供需对接合作。

让本地的一条条产业链更加完整,进而打通各个产业链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屏障,把“产业链”编织成“产业网”,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共同体,对激活区域产业潜能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我国经济运行好转而内生动力还不强,这项工作有着更加紧迫的必要。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区第二的南海,走在了探路的前列。

这篇大文章,南海是怎么做的?

5月19日,南海举行家电行业供需对接会。南海经促供图

5月19日,南海举行家电行业供需对接会。南海经促供图

一笔超100亿元的“大生意”

无论经济环境怎么样,只要企业还在运转,就一定需要供应链,尤其是优质的供应链。

在5月19日的供需对接会前,南海区经促部门与家电行业协会等共同进行了一轮摸底调研,搜集到了100多家企业的家电相关采购需求,显示出旺盛的产业活力。“政府与协会联手开展跨产业链对接,帮企业牵线搭桥,对企业转型升级有很大帮助。”南海区家电行业协会会长、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平感叹道。

5月19日,南海举行家电行业供需对接会。熊程 摄

5月19日,南海举行家电行业供需对接会。熊程 摄

这场对接会,是南海区近期展开的多场供需交流活动之一。

几天前,南海女企业家商会举行搭建内循环平台活动,12家企业发布总额超13亿元的采购需求清单,吸引多家企业揭榜。如创兴精密发布15个采购项目,包括冷板+管材、镀锌板等,与岐丰钢管等企业签署合作意向。一批企业家还在现场带头采购食物、灯饰等“南海造”产品。

4月,西樵镇召开重点项目供需对接交流会,一批大健康、新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和相关产业园区齐聚,积极探索和推动企业深入合作、要素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促,推动抱团发展。

3月,桂城近50家企业在南海区经促局、桂城街道办以及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参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会,共同搭建机械装备产业供需对接平台。

2月,南海家具数智化高峰论坛在九江镇举行,现场推介了南海家居链产业供需对接平台。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该平台已吸引了超过1000多家家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服务商进驻,并在活动现场促成了5亿元的产业供需对接。

2022年以来,南海区各镇街、各行业协会持续举办了多达数十场的行业供需对接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达成供需合作意向超100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南海区各制造业协会共组织各类供需对接会超30场,促成采购金额超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这个产业数字化的时代,供需对接不只是线下的交流,更有着互联网平台的助力。目前,南海区的家具行业、机械装备行业都已经建立了线上系统,把部分供需对接的工作放到线上完成。维尚家具有次尝试着在平台上发布了总额超过2亿元的订单,配套品包括沙发、茶几、床垫等,很快就有30多家企业响应。

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平台的火热,背后是南海“制造业当家”的底蕴支撑。近年来,南海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2个产值超千亿元、14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还有高新技术企业3715家,约占全市总数41%;有各类科创平台24个,创办、孵化企业620家。

“南海作为制造业强区,不仅拥有众多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更有着庞大的采购需求和供应能力。”南海贸促会副会长杨毅恒说。

让“政府牵线+行业牵手”常态化

供应链的对接,尤其是跨行业的供应链对接,不仅提高着本地产业的效率、产出,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其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应有之义。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很多是行业性、产业链上的问题,需要政府牵头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在2023年全区企业家大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曾表示。

去年,南海推出产业链“六个一”精准服务工作机制,以“一张产业地图、一支补链强链专业服务队伍、一个服务承接机构、一个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一个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一系列沙龙活动”精准服务产业链。供与需,是产业链最本质的互动关系。产业供需对接平台虽然只是其中的“六分之一”,但实际上六大工作均以供需对接为内核。

例如在产业招商工作中,南海就特别注重整条产业链的培育引进。以电化学储能产业为例,相关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超500亿元,覆盖核心部件、集成设备、应用场景等关键环节,形成完整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在布局完整性上走在了国内前列。

今年3月以来,南海区相继发布推进制造业当家2023年行动计划、“爱才十优”行动方案、科创二十条等一系列干货实招,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从产业培育、科技赋能、融资支持、人才引入、空间拓展等多维度支持“制造业当家”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切实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针对已经落地的企业和项目,在南海的种种“店小二”服务中,供需对接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一系列供需对接活动的举办、一个个供需对接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沟通了南海区的各条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切实拉动了区内经济大循环。在5月19日的家电行业供需对接会上,多家行业协会代表签订了供需对接合作协议,这是南海促进“近距离”产销对接的又一次创新尝试,进一步打破行业间的供需壁垒。

在企业层面,“异业合作”是一个常见的商业模式,在许多地方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么,跟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合作相比,跨行业的供需对接又怎样的不同?政府“牵线搭台”,行业“牵手合作”的“常态化”产销对接平台要怎样运转?

“不单是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供需对接。”南海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搭建跨行业供需对接“内循环平台”,是希望推广南海本土优质产品,鼓励支持使用本地产品,促进区内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产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互相合作,拓宽本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销售渠道,形成最强“磁场”,全力以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南海产业链,将是抱团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一条条产业链,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网,打造出一个更有活力与韧性的产业共同体,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本。

【撰文】 熊程

编辑 王雪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