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
今天,中国国际热作产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在广东茂名高州举行,全国乃至全球宾客纷至沓来。广东,又“热”起来了。
共襄盛会
广东给“荔”,关系亲密
荔枝受欢迎,不是一天两天。
提到荔枝,人们总会先想起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与岭南的渊源,远远早于宋朝。据考证,广东种植荔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荔枝是“珍稀果”。
现在,人们已不再需要为吃荔枝而费尽周折。历史上曾因难以保存而锻造“一骑红尘妃子笑”典故的广东荔枝,眼下已突破地域的界限,走向六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最新统计,2022年出口广东荔枝1.7亿元,占全国荔枝出口的59.4%。在2023年广东荔枝预计增产的前提下,业内估计今年荔枝出口涨幅还会继续增大。
荔枝愈发的“国际范”,而作为广东荔枝主产区的茂名,今天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途经茂名各大高速路口、茂名火车站月台以及周边广告灯箱、全市72辆公交车车载LED标语和部分车身,齐刷刷换上了以“茂名荔枝”为主题的夏日限定“皮肤”,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共享茂名荔枝的清甜。
这也是属于全球热带作物产业的盛会。据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副主任陈忠毅介绍,本次大会中有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高级代表,有关热带国家农业部门负责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代表等出席大会,各界人士同襄盛举、共谋发展……
一颗小小的荔枝,不仅是广东百万荔农的“致富果”,而且正成为连接全球热区国家经贸合作交流的“友谊果”。广东荔枝将搭乘这趟快车,继续向世界热区约140个沿线国家播撒甜蜜。这是广东荔枝的荣誉,也是广东现代农业向世界发出的“最强音”。
攻坚克难
“荔”争上游,红遍全球
在广东,荔枝产业基本形成三个明显的优势集聚区,分别是:
粤西早中熟荔枝优势区,以茂名高州、湛江廉江为中心,面积约为210万亩,主要栽种白糖罂、妃子笑、双肩玉荷包等;
粤东中迟熟荔枝优势区,以揭阳惠来、汕尾海陆丰为主,面积约为55万亩,主要种植黑叶、怀枝、桂味等;
珠三角晚熟荔枝优势区,以广州、东莞为中心,面积约80万亩,主要种植糯米糍、桂味、挂绿等。
其中茂名属于中国最古老的荔枝种植核心区之一,始于秦汉、兴于盛唐,已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茂名荔枝种植面积约139.22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荔枝生产基地,荔枝产量约占全国的1/4、世界的1/5,全球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产自茂名。
广东荔枝,为什么行?
——得益于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岭南地区全年高温湿热、冬季低温、土地肥沃,在这片热土上生产了约占全球80%的荔枝,广东荔枝年均产量更在100万吨以上,可称得上“产量之最”。
——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谋划全产业链提档升级。2022年,行业期待已久的《2022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即“荔十条”公布,明确了广东省荔枝市场体系建设的十项工作……发展荔枝产业,广东从不踌躇。一份份文件,一条条政策,第四年举办荔枝龙眼产业大会的背后,是广东的信心与决心。2022年,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等三个国家级平台在茂名建成落地,带动茂名荔枝乃至全国荔枝全产业链发展。
——科技攻关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以前,荔枝“大小年”是常见的现象,即相邻两年一年高产、一年低产,成为困扰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难题,而近年来在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下,针对性地开发出一系列高效的荔枝种植技术,产量不足的“荔枝小年”自2019年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科技突破同时为岭南荔枝“漂洋过海”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广东荔枝保鲜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已形成涵盖品种培育、采前处理、清洗、预冷、采后贮运、包装六个环节荔枝保鲜全链集成技术。据介绍,广东荔枝出口到欧盟时间只需大约4天时间:第一天采摘、第二天晚上运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天、第四天便可到目的地。
好的品牌,还需要讲出好的故事。广东作为荔枝的主产地,正在把荔枝打造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亮丽名片。从“喊全国人民吃荔枝”到“喊全球吃荔枝”,从“520用荔枝表达爱”到国内外知名商圈亮屏,广东荔枝一次次凭实力“出圈”,成为行业发展标杆。
厚积薄发
累累硕果,不止有“荔”
荔枝,励志。虽然是谐音梗,但荔枝的确是种非常“励志”的水果。
苏轼说,“荔实周天两岁星”。意思是,荔枝树种下去,要等到岁星运行两周天即24年才能结果。现在随着科技发展,荔枝采用高枝压条法、嫁接法等,大大缩短了荔枝生产进程,但较其他水果,仍需要较长的年份才能开花、结果。荔枝,是厚积薄发的。
这种厚积薄发,也反映在了广东对培育优质产业的久久为功。
茂名市柏桥村是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因为荔枝产业的兴旺,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约5.1万元。这一切得益于2017年建成通车的包茂高速公路,使得这里的荔枝可直达内蒙古包头。
一个合作社,打通了荔枝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一条高速路,让荔枝搭上了远销各地的顺风车;一座小村庄,通过荔枝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幸福路。这是对“产业兴则农村兴”的最好注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
在荔枝之外,岭南的热土上有更多产业的种子,正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长成参天大树:
在广州生物岛,基因递送实现了“乐高化”定制;
在佛山北滘,重载机器人让“未来工厂”走入现实;
在东莞松山湖,新一代电池材料正在加紧研制;
在湛江,绿色农业与海洋牧场交相呼应,谱写现代农业的乐章……
扎根产业,聚焦创新,这是广东“敢为天下先”的底气。在未来,定会有更多的产业硕果结出。
让我们共同期待!
延伸链接:投票|广东荔枝,哪里最红?
【记者】吴扬 郑颖 卓倩 王磊
【策划】纪蓓 张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