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罗定市罗平镇,罗太盆地的北部,自古人烟辐辏、物阜民丰。这里其实是罗定南部水源充足和北部苦旱的“过渡地带”,长岗坡渡槽,就是应这种环境而生。
长岗坡渡槽,是人类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全长5200米、宽6米、最高37米,每年把4亿立方米的河水,横空输送到金银湖水库,有力改变了“十年九旱”的罗定山区面貌。
“今年村级集体收入我们有信心超过15万元。”罗平古莲冲村“两委”干部尹志强近来干劲满满。原来,古莲冲村位于罗平圩镇前往长岗坡景区核心区的“入口”处,村里流转整合10多亩土地,打造了特色田园综合体、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种下了阳光玫瑰葡萄、黑美人西瓜、甜玉米的作物,旁边还建起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钢结构建筑可供出租,“长岗坡旺起来,我们这里就是‘黄金地段’。”
“人流量”就是“含金量”。罗平镇全力做好“红色长岗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文章,加快创建3A景区,全面打造“文旅名镇”,壮大镇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
“疫情防控转段后,国人旅游热情空前高涨,今年以来,公司红色教育培训团体接待业务迅速增长,各地的游客对我们这里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十分认可,公司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初心楼是罗平为完善服务配套而引进的一个综合文旅酒店项目,具备培训、会议、住宿等服务功能,拥有近170多个房间和多个会议室,近期业务逐步“火爆”,项目负责人陈秀文说。
“长岗坡渡槽,既是红色文化精神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富矿’。” 省国资委、省中行派驻罗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直参与和支持长岗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项目建设,工作队干部谢锐勤对项目有较深的体会和思考。
谢锐勤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常态,把留守村民的土地物业出租、农副产品销售等“浅层”经营,与爱农村、懂经营、善创新的创业者和实力经营主体的专业经营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在长岗坡,记者遇到了潘先生一家在渡槽下享受露营的休闲时光,这种新的旅游方式让他感到很惬意。当前的旅游业,正迎来新一波“消费升级”,深度游、体验游、研学游等新业态,对文旅产业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高“含金量”的文旅名镇,东风正好、课题常新。
记者:林瑞荣 游思明
见习记者:蔡嘉美
剪辑:练芷莹
编辑:赖秀梅 赵军鳗
校对:罗青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