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数字文物库”的搜索框中输入“花卉纹”,2000多件文物就出现在屏幕里。点进任意一件文物,该藏品的文物号、分类、年代、图案与纹样、形制就一目了然。这是故宫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关联文物,让文物“活”了起来。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新’中有数,共‘创’未来——5·18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建设成果发布会”。发布会上,故宫“数字文物库”向社会最新公布2万件数字文物影像,至此,故宫“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超过10万件。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是2019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线上数字文物项目。当时,在公开186万余件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首批精选了5万件文物高清数字影像向社会公布,以此扩大文物数据资源开放力度,激活数字文物的价值。截至目前,“数字文物库”浏览量超3300万次,是故宫博物院官网上最受公众欢迎的数字产品。
当天,故宫博物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该实验室是新型文物数据智慧化采集的科研实体,应用了腾讯数字孪生、虚拟演播、云音视频创作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加速文物数字资源采集、加工、展示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将助力故宫百万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与利用。
在视音频采集区,采用腾讯自主研发的虚实融合演播系统,搭配12K超高分辨率音视频数据采集技术,可将实时拍摄的实景人像与三维数字模型无缝融合,专家能随时“置身”乾隆花园、养心殿等古建筑三维场景中,与故宫三维文物模型实时交互,实现文物360度旋转、无极放大等多种创意展示。
虚实融合演播系统,让专家能随时“置身”乾隆花园、养心殿等古建筑三维场景中,与文物模型实时交互。
文物在实验室内的安全保障也将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集成实验室拍摄、照明、环境、能耗、仓储等多重设备的实时运行信息,构建出一个与实体建筑互联互通的“孪生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则可以根据预约文物类型,自动调整实验室内灯光、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为丝绢、陶瓷、青铜、玉石等不同材质的文物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依托联合创新实验室,我们将进一步把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之中,形成全流程、一体化的文物数字资源智能生产管理体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表示。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李航表示,故宫与腾讯携手近8年来,科技助力文博的探索持续走向纵深。文物数字采集是文博数字化的地基工程,此次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了全流程提效和数字化孪生,也开启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科技助力文博发展的新篇。
据了解,未来,联合创新实验室还将与腾讯智能创作平台合作,支持在线剪辑、AI创作、老视频修复、超分辨率、云端导播转推等功能,实现高质高效的内容剪辑制作和运营,助力故宫打造文化传播精品。
【南方+记者】赵晓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