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字、400多张图片!《潮州陶瓷史》研究成果发布

南方⁺ 记者

5月19日上午,2023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上,由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主持的《潮州陶瓷史》进行研究成果发布。

潮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锡钿与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共同发布成果。许钰敏 摄

潮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锡钿与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共同发布成果。许钰敏 摄

《潮州陶瓷史》研究成果。受访者供图

窑火延绵千年,潮瓷誉满中外。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和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陈桥村贝丘遗址中便记录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痕迹。唐代,潮州开始较大规模的瓷器生产。

北宋是潮州历史上陶瓷飞跃发展的阶段,也是潮州陶瓷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生产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之一,潮州更被誉为“宋代广东陶瓷之都”。

20世纪30年代是潮州陶瓷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以枫溪为主的工艺瓷远销海内外。彼时,潮瓷产销量仅次于景德镇,位于全国第二位。

20世纪90年代至今,潮州陶瓷进入“第三个发展高峰”,陶瓷产销规模居全国同行前列,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2004年,潮州获全国首个“中国瓷都”荣誉称号,至此,潮州已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李炳炎介绍《潮州陶瓷史》研究成果。许钰敏 摄

“《潮州陶瓷史》研究成果的发布,将对彰显潮州作为‘中国瓷都’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李炳炎介绍,鉴于国内外有关潮州陶瓷历史的系统研究相对滞后,2018年,由他主持的《潮州陶瓷史》正式立项,主要研究新石器时代至今将近5000年的潮州陶瓷历史,全文共50万字、收录400多张图片资料,并经广东省社科联审核结项,获优秀等级。

多图:从潮州陶瓷看发展

宋代瓷器

宋代笔架山窑青白釉褐彩童子像。受访者供图

宋代笔架山窑青白釉胡姬劝酒像。受访者供图

宋代笔架山窑青白釉刻划纹碗。受访者供图

宋代笔架山窑青白釉菊瓣纹碗。受访者供图

近代瓷器

清末大窑蓝彩“杨门女将”故事纹狮戏球纽凉水罐。受访者供图

清末大窑蓝彩“杨门女将”故事纹狮戏球纽凉水罐。受访者供图

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陆荣利出品滕王阁景花瓶。受访者供图

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陆荣利出品滕王阁景花瓶。受访者供图

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陆荣利出品滕王阁景花瓶。受访者供图

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陆荣利出品滕王阁景花瓶。受访者供图

近代“锦合”款大窑蓝彩团凤纹盘。受访者供图

近代“中国锦合瓷厂造”款白釉鱼形通花对瓶。

近代“源兴”双系提梁壶。受访者供图

近代“贡局”朱泥壶。受访者供图

近代“贡局”朱泥壶。受访者供图

近代“英兴•时至秋之菊•孟臣”款红陶茶壶。受访者供图

当代瓷器

当代潮州市陶瓷工业研究所雕塑《友谊通花瓶》。受访者供图

当代潮州市陶瓷工业研究所雕塑《友谊通花瓶》。受访者供图

当代王龙才瓷塑《双福大花篮》。受访者供图

“1986年 广东省潮州市彩瓷总厂”款五彩描金牡丹纹瓶。受访者供图

当代“广东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款林鸿禧作《十五贯》。受访者供图

当代林鸿禧瓷塑《寿星》。受访者供图

1990年陈钟鸣瓷塑《绣》。受访者供图

当代“谢华制陶”款朱泥壶。受访者供图

当代深圳国瓷永丰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砖国家峰会用瓷“先生瓷”《海上明珠》餐具。受访者供图

当代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集贤瓷”餐具。受访者供图

当代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集贤瓷”餐具。受访者供图

【南方+记者】纪金娜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李冠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