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首次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通过领导点题、科室约题、镇街荐题、学校报题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市镇校三级力量揭榜挂帅,攻坚克难,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破解一批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经验,挖掘推广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东莞教育改革攻坚系列报道,总结、剖析优秀项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用改革的力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立足新课程新教材“双新”实施,创造性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面向全市各校开设同步线上课堂及暑期线上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在线课程建设“整校推进”的策略路径,着力提升教育品质,为每一位师生的发展赋能。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分布式领导”整体推进
为有效结合线上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探索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初步构建面向未来的、面向人人的、校本化的优质线上课程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以课程、课题、课堂“三课联动”的方式推进慕课建设,制定了整校推进的顶层设计规划,建立校级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慕课项目组、建设投入使用新的演播室,整体保障慕课建设。
学校运用“一统筹、二分支”的组织模式开展研究。“一统筹”是确定校级领导小组,其职责为制定工作方案,协调工作进展,督导工作实施,做好服务保障。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杨碧玉担任慕课领导小组的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吴丰担任副组长,由市级网络课程中心组成员谭珊珊担任执行组长。“二分支”是构建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团队,建立7个学科慕课项目组。
课程如何设置?学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愿,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分析课程需求,根据问卷结果,学校第一期上线了6门课程。从学习准备、学习进行、学习巩固与检测三个主要环节出发,结合学习空间提供的功能模块,对慕课的教学资源内容进行设计,包括引导语(课程介绍、思维导图)、课程主体(课程视频、演示文稿、引用视频)、文本(例题、名词术语、链接、文献资料、参考教材)、讨论、测验与评价几类学习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体验。
探索混合式学习路径
分层学习同步成长
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运用“大单元的备”与“学生项目学”的方式,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莞易学”畅通线上线下学习场景的融合应用。
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应用,学校以“研课一体化”的方式推进校本课程,每门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开展多个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每学期初,学生在线上选择校本课程,在线下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校本课程老师利用线上慕课资源指导学生学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和双师教学模式完成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和结题报告。得全面滋养。
利用线上平台,学校还推动多个学科完成了新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慕课视频的录制,这些视频既可以在线下课堂上作为教学资源引用,也可以让有需要的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进行线上学习。
以数学科为例,该科组研发初高中衔接课程《数说新语》,吸引了1173名高一新生的积极参与,跨越东莞市多所高中。学生的反馈显示,该课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高中数学思维,课程浅显易懂,有效衔接难度差异大的初高中数学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
同样运用慕课资源,学校以数学为例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将学生按照学习起点分为不同层次,教师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充分利用重难点慕课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有效支撑。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取得进步,收获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构建多元学习方式
赋能个性化学习
学校的课程学习方式多样、课程内容多元,学生可以基于个体需求选择网络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和自我评价,增强内驱力。
在自主学习方面,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选择慕课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不再需要接受大班授课的“齐步走”学习方式。在新形态课程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线下的小组交流和讨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育人路径。
在自主发展方面,以《慧心悟真知——中学生心理适应和卓越发展系列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10节微课,在学生踏入高中后就能开始学习,接受生涯规划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目标规划书等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对高中的期待,使之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明确高中的学习目标。这门课程更是在网课期间发挥独特作用,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焦虑。
在自我评价方面,慕课结合了过程性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以及课程结业作品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能使得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自觉、主动的“评价参与者”,从而明确学习的改进方向。
形成新研修共同体
促进专业发展
作为广东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学校开展了“基于主题引领,指向深度学习”的品质教研。慕课资源建设则是品质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该项目的开展推动了学校教研新样态的创建。
慕课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应用分布式领导理论,领导不再是单个人固定担任,而是强调领导角色和职能在组织成员中的动态分布。组织中的多个成员随工作任务、个人特点、能力和情境的不同而动态地承担领导角色,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团队的领导,取长补短、带领团队改变,从个人自我成长转向在团队中提升自我,完成个人到人人的“蝶变”,同时提升了教研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其次,通过慕课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围绕慕课建设,学校成功申报了1项省级立项课题《名校网络课堂支撑下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和两个市级立项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课程中,教师学习新技术、积累新经验,提升了团队的课程开发力、课堂实施力和课题研究力。
改革攻坚以来,学校在2022年暑假期间面向全市高中学生,开放了暑期线上课程的所有教育资源,共6420人次选修了松湖慕课,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22年广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接下来,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将继续总结形成线上资源建设的经验,加大对网络学习空间“莞易学”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推进学校的“双新”实施省级示范校建设,加速育人方式转型跃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