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8:30,珠海一附实验中学(下称“珠海一附”)国际部将举行国际高一(含精英班)第二场入学综合评估笔试。国际高一(含精英班)计划招生120人,以冲击帝国理工学院等英国G5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全球前50名校及中国港澳地区顶尖高校为目标。
珠海一附国际部第六届牛剑G5班说明会与学长学姐见面会现场。
过去四年,珠海一附14名学生拿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香港大学联合招生的offer,连续四年实现牛津、剑桥双录取。
珠海一附为何能稳定输出牛剑生?它的国际教育有何特色?日前,笔者对话拿到牛津、剑桥本硕连读offer的4名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看珠海一附国际教育。
侯语萱
录取院系:剑桥大学数学系
选科:数学、高数、物理、化学
成绩:4个A+
初中学校:珠海九中
“你对有计划走国际教育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坐在一旁梳着马尾辫的侯语萱沉思几秒后,给出了“好好学习”这个通用且简洁的答案。
整场对话下来,沉稳安静是笔者对侯语萱的直观印象。在3月份举办的珠海一附牛剑班学长学姐见面会上,侯语萱上台分享时,她自嘲“社恐”,答应分享五分钟。
这名看起来腼腆的女孩却是十足的学霸。2020年中考成绩568分,超珠海一中正取线9分,高一下学期初分到尖尖班。中途在家人支持下她选择“转轨”到珠海一附接受国际教育。
学科上侯语萱选择了数学、高数、物理、化学、生物5门课。她解释除高数外,其他课程与国内课程关联度高。物理、化学基本都是国内学习知识,只是顺序有所调整。数学比国内知识面要多,但考题相对简单。因时间不够,加上认为生物学科太难,最后她参加了除生物外的其他四门考试,均拿到A+成绩。
凭着这份优异成绩,她拿到剑桥大学面试资格。面试准备环节,侯语萱得到了同门师兄、就读于剑桥大学数学系的吴立夫的帮助。后者分享了学习资源和建议,包括“找到他的任教老师做模拟面试”。
命运之神如期而至。大年初四,正在外地爬山的侯语萱收到了剑桥大学的offer。
“需要早做规划,提前了解。”当天访谈结束前,侯语萱补充了她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对已经上国际教育的学弟学妹们,侯语萱还建议上好课的同时要“好好写作业”,两者不可替代。
刚读国际部时,侯语萱以为上好课就代表着能考好能学好。等拿到试卷时发现试卷上很多题她都不会,“上完课后还是要巩固和提高。”
陈筱琦
录取院系:牛津大学物理系
选科:数学、高数、物理、化学、经济
成绩:4个A*、1个A
初中学校:紫荆中学
陈筱琦。
“放榜是个工作日下午。我妈专门请假回来陪我,等待过程很焦灼,后来她提议一起看电影。”谈起被牛津大学录取时的场景,陈筱琦描绘得绘声绘色。大概17:30时,沉浸在剧情中的母女俩被频频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师生们在群里提醒查成绩。登录进去,第一页是看不到录取信息的,但发件地址中有牛津大学字样,陈筱琦“冥冥中感觉会被录取”,打开第二页果然如此。
陈筱琦这份“冥冥中的感觉”还来自她的自信。申请成绩符合要求,面试整体表现也不错,“我觉得不会有太大出入。”她说。
与侃侃而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筱琦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平时上到110分都蛮难”。看到这个短板难以补上的她选择了国际教育。专业上她避开了女生通常擅长的文科而选择偏理论的物理系。她解释平时物理成绩一直比较好,物理书籍也能看下去,对书中的规律、定理感到新奇。
语言关是大多数中国学生转轨国际教育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刚开始,陈筱琦看英语教材吃力,需逐字逐句地理解,好在两三周就适应了下来。
心理调整也是“转轨”初期她需要面对的问题。起初,陈筱琦每天有大量空闲时间,这与以往高强度学习形成强烈反差。她多次鼓励自己“需要努力些才能配上想要去的学校”。
这种变化在有过留学经历的珠海一附老师看来再正常不过。陈筱琦今天经历的心理波折,都是老师们过往的经历。小到生活琐事,大到专业选择,老师们都会提出中肯建议。无微不至的照顾,给刚刚起步的陈筱琦更多前行动力。
如今的陈筱琦并没有闲下来。她把时间用在考驾照,提升英语和预习大学知识上。早在录取前,陈筱琦已经通过PTE英语等级考试,拿到牛津大学正式录取,但她希望再拿到雅思英语等级。
对于即将开启的留学生活,陈筱琦感到很梦幻,“去到英国带给自己的冲击力可能更大”。她期待与牛津大学的第一次见面,以及触摸牛津古典建筑的那种感觉。
回头来看,陈筱琦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珠海一附课余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各类竞赛,“全部参加精力顾不过来,都不参加又会影响后面的大学申请,这个时候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任奕霖
录取院系:牛津大学材料系
选科:数学、高数、物理、化学、经济
成绩:均为A+,物理还拿到难度极高的AS级,为亚洲区第一名
初中学校:文园中学
任奕霖。
任奕霖收到offer时没有那么戏剧性。当时正在学校食堂吃晚饭的他收到邮件提醒,回班上查询果真被录取。他也是最早收到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听到这一喜讯,周边师生们鼓掌、拥抱以示祝贺。
任奕霖是国际教育的坚定向往者。2020年他中考分数578分,是当年屏蔽生之一,中考志愿填报时他直接选择了珠海一附。
早在读初中时,任奕霖一家人就花很多时间关注国际教育。日常学校教学之余,任奕霖会花时间做雅思、托福试卷,其间还陆陆续续去到外地四五所国际学校参加笔试、面试。多样化的选择也让任奕霖初中过得较轻松。他计划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打羽毛球、练小提琴。
兜兜转转,任奕霖最后选择上珠海一附。当时他与父母达成一致,要找到一所管理规范、要求严格且离家近的学校,珠海一附国际部正好符合这样的期待。“学校上国际课程,但日常遵循普高作息,这与其他国际学校松散式管理有所不同。”他说。
学科选择上,学校升学指导中心给予更多支持。除常规数理化外,任奕霖还选了经济科。这是一门新课程,难度整体不大,任奕霖当时想法很简单,选经济可起到中和作用,有理有文,有助于后期拓宽升学面。同时经济课需要阅读大量长文章或大段摘要,对英语写作大有裨益。
作为一名不偏科的学生,任奕霖在珠海一附的学习如鱼得水,融洽的学习氛围更让他如虎添翼。他介绍国际教育更注重学习合作。高二时同学们会开学习分享会,由单科学习突出的同学或学长学姐分享学习心得,并为后进生答疑解惑。
校友资源同样给了任奕霖很大帮助。平时他与同在牛津大学材料系读大三的师兄朱霖联系,了解大学专业知识、学校日常安排等情况。“聊天中得知他们很少有指定教材,教授推荐阅读书单,上课多用自己写的课件。这点刷新了我的认知。”任奕霖说。
谈到经验时,任奕霖建议国际教育的学弟学妹们学好英语。“不一定要做多难的题,背多少单词,而是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他同时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多看看大学先修教材,这对后面写文书、定专业、做竞赛都有益处。
刘胜
录取院系:牛津大学材料系
选科:数学、高数、物理、化学
成绩:均为A+
初中学校:九洲中学
刘胜。
“中考分数不大理想,来这里读书有种相对被逼的感觉。”回忆刚来珠海一附学习时的经历,刘胜觉得有点尬。当初他看这所学校的感觉,与部分人看国际教育的态度差别不大:都不是以平等视角来对待。
中考之前,刘胜对国际教育没太多概念。中考揭榜,考了545分的他无缘梦校。在家人支持下,刘胜抱着赌的心态来到珠海一附国际部,参加完笔试、面试,第一次到校内转了转,他发现学校很精致。
入学后一两个月后,刘胜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的学校”。这里的管理没有普通学校那么严格,日常也没被学习“填满”。一定时间的自由让他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
在珠海一附的两年多,除闯过语言难关,刘胜还战胜了“内向”。之前他遇事不主动说,想法也不愿意表达。国际教育张扬的风格,让他离内向越来越远。无论参加见面会还是与陌生人面对面聊天,刘胜都能侃侃而谈、收放自如。
谈起专业选择的原因,刘胜表示他更喜欢自然科学,对所处的物质世界很感兴趣,但又希望选一个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专业:材料学正好契合了他的想法。
同被牛津大学材料系录取的刘胜与任奕霖,分属两个不同学院。刘胜与2020年从珠海一附考入牛津大学的刘思睿在一个学院。
根据牛津大学面试规则,每名考生需接受两组面试,每组面试有两名面试官。其中第一组面试官是考生所申请学院的教授,另一组面试官由学校从其他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中随机抽取。考生会在面试前约1个月知晓面试官姓名。
刘胜申请学院面试官恰好是刘思睿所在学院的老师,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未知数。刘胜提前了解到面试教授基本情况、在材料学方面的研究方向以及口音情况等。
进入大学后,刘胜希望有更多时间参加篮球、健身项目,体验泰晤士河上的划艇赛。本硕连读后,他还希望继续读博,在科研路上奋勇前行。
2023年拿到牛津、剑桥本硕连读offer的4名同学。从左到右依次为陈筱琦、侯语萱、刘胜、任奕霖。
【撰文】冉小平
【摄影】钱文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