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头教授”曾国华:三代人、四十年,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老广都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医一院)呼吸科很牛,但甚少人知道,广医一院还有一个“宝藏”科室,那就是泌尿外科。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微创专家、泌尿外科专家吴开俊教授学成归国,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并举办了全国第一次“腔内泌尿外科学习班”,让广医一院的微创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2022年6月,广医一院泌尿医学中心正式成立,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开俊教授和李逊教授担任中心顾问,院长黄锦坤教授和副院长曾国华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曾国华介绍,中心以泌尿系结石亚专科为龙头,涵盖泌尿肿瘤、尿路修复重建、女性盆底、前列腺与尿控、男科、肾上腺等亚专科,同时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和泌尿微创手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增强泌尿学科的学科建设能力,更多为人民群众服务。

领航者

全国微创手术起源单位

1980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四位医学人才获得了公派留学资格,准备奔赴国外学习先进医学技术。

意气风发的泌尿外科医生吴开俊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理想殿堂是哈佛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最终阴差阳错地,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学位进修。

在这里,吴开俊初次见识经皮肾镜取石术,“刀都不用开,只开了个小洞,就把问题解决了!”这让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带回中国。”

1984年,吴开俊学成归国,开始推广技术的道路,但那时的经皮肾通道是非常粗的,足有一个手指大小,因此出血量非常大。每一次手术,他都是心惊胆战地完成。后来的故事,也被广为人知。吴开俊不断改良技术,创造了“中国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这一次创新之后,曾国华教授团队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国外,有学者想到了用水的方式,将打碎的结石冲出体内,但这一方法导致手术取石时间长,术后容易发热等并发症。

针对这一难题,曾国华团队想到一个解决方法,发明一个吸引取石系统,可以快速吸出结石,同时减少肾盂内压,以此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了想法后,曾国华团队将吸引装置设计出来了。然而,因为肾镜很小,灌进去的水量也很有限,没有水,即使有吸引器,很难把结石吸出来。经过进一步改进,曾国华教授把吸引鞘做成双层,在鞘夹层里面灌水,在鞘里面把碎石屑吸至体外,并命名为Super-Mini-PCNL(SMP)。

四十年,三代人,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摇篮

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黄埔军校”

1984年,当吴开俊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全国医生都投来了羡慕眼光,纷纷想要前来取经。为了让这一项技术造福更多患者,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举办了全国第一次“腔内泌尿外科学习班”。

自1984年率先开展培训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医院共举办国家级培训班208期,培训国内泌尿外科专科医生13919人次;举办国际培训班11期,培训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近40个国家165名泌尿外科专科医生,被誉为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黄埔军校”。

曾国华一共带教过12名国外泌尿外科医生,目前成就最高的是来自尼泊尔的一名顾问医师Sanjay,也是腔镜培训中心培训出来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尼泊尔乃至南亚泌尿系结石的领军人物。

2005年初,进修了3个月的Sanjay回到尼泊尔。他想复制曾国华的术式,但由于缺少设备和个人技术不足,他决定再次求助恩师。曾国华二话不说就选择了一个节假日,带上了微创设备直飞加德满都。

曾国华回忆道,自己一共去了尼泊尔14次,亲手或指导Sanjay完成了200多台手术,终于将其带教成才。

2014年,曾国华决定将国际尿石症联盟的年度大会举办地点定在尼泊尔,让尼泊尔泌尿外科医生能近距离观摩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尼泊尔病人和医务人员更是亲切地称他“中国石头教授”。

曾国华介绍,医院在世界首先创立“中国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解决了泌尿系结石手术创伤大的难题,将结石清除率提高了25%,并发症率降低了59%,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已推广至全球48个国家784家国外医院及3000余家国内医院。

爱心援疆

在喀什地区开展首个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石头教授”的主战场还是在中国。

2012年,曾国华在新疆参加会议时得知南疆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很高,带着疑问和信念,从那时起,他每年都会带领自己团队奔赴南疆进行1-2次义诊工作。

曾国华刚去新疆时,发现许多小孩有肾结石,最小才两个月。当时微创技术尚不发达,医生都是“开大刀”,取结石,这会给小孩造成极大创伤。

广东医生既输血,又造血。曾国华团队不仅带去了先进的超微经皮肾取石技术和输尿管软镜术,还培训了当地的医护人员,让他们能熟练掌握这些微创技术,减轻当地患者痛苦。

然而,治好一个患者后,还会继续出现另一个患者,为了追根溯源,曾国华决定在喀什地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他介绍,调查发现当地1岁以下小儿泌尿系结石患病率高达5.4%,但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会下降,“我们推断基因并不是导致高患病率的因素”。

曾国华教授。

在分析流调数据后,曾国华发现,错误喂养习惯可能是造成小孩结石高发的主要因素,父母在孩子出生3天起就添加辅食,在查明了真相后,曾国华与当地医院开展合作,把正确喂养理念在整个南疆推广,呼吁父母给孩子多喂水,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降低小孩结石发病率。

调查中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是曾国华一直在做的事情。这些年,团队还完成了中国首次泌尿系结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泌尿系结石患病率为全国之首,高达11.6%;此外,团队还发现长期服用陈醋可显著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了一项经济有效的方法。

曾国华表示,中心率先与广州地区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泌尿疾病筛查专科联盟,已完成公益“前列腺癌筛查”和“血尿筛查”40000余例,及时发现并治疗前列腺癌等泌尿系早期肿瘤患者300余例,有效降低广州地区泌尿系肿瘤的死亡率。

曾国华一直认为,泌尿结石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他已经研究确定了中国人24小时尿液结石成因危险因素正常值范围以及检测方法,规范了病因筛查的临床路径,建立了华南地区泌尿结石病因学诊断及防治基地。

2022年8月,曾国华第6次带队进疆,他的实验室也建成了。建实验室的钱是筹来的。“我有一个潮州的患者,比较富裕,我给他治好了病,他要请我吃饭,我说,不如我给你一个做善事的机会。”曾国华讲了喀什的故事,对方当即拍板捐助200万。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喀什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人群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曾国华介绍,这为接下来从根本上降低喀什儿童泌尿系结石高发提供了依据。

【链接】

自2020年4月广医一院泌尿外科开展机器人手术以来,该科单机手术量居全省领先水平,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机器人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手术。盆底亚专科也快速发展,近10年完成各类盆底重建手术1500多例,机器人全盆底重建手术例数居全国前列,能一次手术同时解决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尿路修复重建亚专业已常规开展机器人腹腔镜辅助下各种困难输尿管狭窄修复手术。

2021年,该科开展机器人手术达600多例,其中单孔机器人手术100余例,实现了泌尿外科手术术式全覆盖。前列腺与尿控亚专业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日间手术,当天就能为前列腺增生患者解决排尿困扰问题。

【撰文】黄锦辉 韩文青  杨海鹏

【摄影】徐昊

【海报】刘玉洁

编辑 王瑾 周煦钊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