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危险”!儿童在路边玩耍,遭车辆碾压!

惠州交警
+订阅

前一秒,孩子还在一旁嬉戏玩耍

后一秒,他就倒在车辆车轮之下

……

马路如虎口

家长的一个不经意间

孩子可能就惨遭“夺命盲区”之害

敲响警钟!警惕“儿童盲区”

案例一

2023年4月3日,在东莞企石,一男童在巷口蹲在地上玩耍时,一小车从后方驶来,因男童所在位置为该车辆的前方盲区,小车驾驶人未及时发现男童,驾驶车辆与男童发生碰撞,男童被卷入车底。经送院救治,目前男童无生命危险。

案例二

2023年3月28日,在东莞虎门,余某驾驶小客车左转弯行驶时,小客车左前轮撞上蹲在路边玩耍的女童隆某,造成隆某身体被卷入车底受伤。经送院救治,目前隆某无生命危险。

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发生

让我们心痛的同时

也值得我们反思

了解盲区!远离“看不见”的隐患

由于孩子身形较小

相比成年人,孩子所处的“盲区”范围更广

NO.1

前盲区

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俗称前盲区。造成汽车前盲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与车身、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驾驶人的身材等都有关系。

后盲区

NO.2

车辆后面的盲区俗称后盲区。

NO.3

后视镜盲区

车两边的后视镜只能看到车身两侧,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

AB柱盲区

NO.4

在转弯时,如果两侧的A柱较宽,宽的距离就把视线遮挡住,这样产生的盲区就大,如果柱子窄的话,则盲区就小。而B柱的盲区主要是在车辆的右侧,当车辆在行驶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侧时,B柱会遮挡视线,有可能与右侧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NO.5

停车盲区

在停车时,因为两边紧挨其它车辆,后视盲区较大,越是座位低的车辆后视盲区越大,在停车或倒车时容易造成事故。

固定物体盲区

NO.6

在行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的区域,尤其是街道转角、巷口、小区和胡同出口、立交桥桩后面等固定物体盲区,随时会出现行人、自行车或其他汽车,容易发生事故。

NO.7

灯光盲区

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灯都是随车头同步转动的,因此会比车轮的转向“慢一拍”,在晚间就会构成一个灯光“滞后到达”的盲区。如果车速过快,当灯火照射到的时候车就可能撞到路边的物体或行人了,在连续弯道的地带,这种危险更大。

人为盲区

NO.8

主要是挡风玻璃上贴颜色较深的贴膜,或在挡风玻璃上悬挂毛绒玩具、后挡风玻璃下放置物品等。

车辆盲区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消除

那我们应如何最大程度规避事故

保护孩子的安全呢?

交警提醒!莫让悲剧“重演”

@驾驶人,请注意

① 上车前,养成主动绕车一圈检查的习惯,尤其是在小区、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

② 上车后启动车辆前,先观察左右后视镜,必要时回头看一下侧后方盲区内是否有人或其他物体

③ 转弯、倒车、停车时速度一定要慢,脚放在刹车上。当对周围情况不明确时,要停车观察清楚,确认安全再继续下一步操作。

@监护人,请注意

① 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孩子不要在停放的车辆周围玩耍;

② 带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外出时,牵住孩子的手腕,不要让他脱离家长视线;

③ 教育孩子步行走人行道,不要进入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最右侧;过马路走斑马线,遵守信号灯;

④ 教育孩子远离路边停放的车辆,防范车辆突然启动或突然开门;

⑤ 对于低龄幼童,在家要有家长看护,在学校要有监护老师,不要让儿童独自玩耍。

来源:东莞交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