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位国家级专家学者、名校长齐聚东莞论教,近千名教育工作者现场聆听学习,5月15日下午,2023年“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重磅活动——莞教论坛在东莞中学初中校区、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理工学校分主题同步举行。三场国家级专家参与的教育论坛同时展开,这在东莞尚属首次,彰显东莞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奋进之势。
就在上周五,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的2023年“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正式启动,期间将陆续推出十多场高品位、高规格活动,其中包括“旗峰论教”“松湖论教”“巍峨论教”三场莞教论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未来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三大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名家、高校教授、教科研机构专家、中小学校长分享各自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旗峰论教
推进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未来教育学院院长、北师大珠海分校副校长郑国民
“旗峰论教”在东莞中学初中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推进学校育人方式深度变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区域生态。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未来教育学院院长、北师大珠海分校副校长郑国民首先带来《核心素养视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分享。他表示,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学习观与过去大不相同,更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知识和技能、以及价值观念,创造性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指向下更强调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副院长童玉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副院长童玉珍分享的主题是《科创课堂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特质培养》。他认为,一要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二要把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教给孩子,锻炼孩子自学能力。同时,通过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形成有趣的科学实验,鼓励青少年进行多维度思考,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创意思维和逻辑思维。
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学校战略发展咨询顾问沈祖芸
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学校战略发展咨询顾问沈祖芸则以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价值变革为切入点,阐述《迈向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学校教育》,提出以三个体系架构高质量高水平育人模式。 广州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和东莞中学校长王健则从办学路径、育人样态等方面出发,分享两所学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探索。
广州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
东莞中学校长王健
随后,在东莞市教育学会会长黄远的主持下,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校长黎德文,东莞中学初中部校长郭浩潮,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系统党委书记、宣教文体旅办主任蔡少霞,莞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尹凤葵等4位长期扎根一线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进行了圆桌论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畅谈各自的理解和做法。
松湖论教
聚焦数智时代 未来教育大有可为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立体的、多要素、全景式的数智化迁变。数智时代的到来,对于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人需要做哪些改变和应对?在松山湖未来学校开展的“松湖论教”,专家学者共同为数智时代下的未来教育建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原清华附中校长、现任清华附中合作学校管理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北京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以及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等5位教育专家,围绕“数智时代下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研究,分别阐述各自的理解与思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
其中,刘坚着眼于基础教育重大转型的关键节点,分享他对选课走班、项目学习的看法及建议;王素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未来教育,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未来教育、未来课程及未来学习方式的重构;王殿军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为题,带领观众充分认识智能时代的数据特征,并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出谋划策;陈东敏畅谈《从马斯克看未来工程师的培养》;万飞从创新思维培养出发,分享《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未来创新人才培养》。
原清华附中校长、现任清华附中合作学校管理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
北京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
圆桌论坛环节,5位专家及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第一中学校长熊盛才围绕“数智时代下未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这一话题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为当下未来教育的发展寄语。
“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如此高端、高品质的报告,我感到很兴奋!”活动结束后,松山湖未来学校地理老师杨梅还意犹未尽,她表示,希望以后这样的高端论坛能再多一些,论坛报告时间再长一些。
巍峨论教
深化职教改革 提升办学关键能力
当前职教发展需要突破哪些问题?如何通过“三融”来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办学关键能力?在东莞理工学校举行的“巍峨论教”,以“深化职教改革 助力先进制造”为主题,邀请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华为培训认证部全球院校业务总监党张波三位专家进行主题分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
邢晖以《新法新政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为题,带领大家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层面去深刻理解出台新职教法的意义和内涵,从抓标准、抓项目、抓三教、抓重点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路径,内容丰富精彩;许建领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分享了深职院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的实践经验,以历史的眼光、逻辑的视角解读他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思考;党张波则以《面向数字未来,共建ICT人才生态》为主题,立足未来,思考关于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
华为培训认证部全球院校业务总监党张波
聚焦东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位专家还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贺定修、东莞理工学校校长巫云进行圆桌论坛,紧密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助力先进制造”各抒己见,交流探讨。
东莞理工学校老师刘柳燕表示,“论坛内容非常丰富,专家们针对院校发展、专业建设、校企协同等方面的论述详细具体,特别是对新职教法的解读,让我们有了更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统筹】王慧
【撰文】林群贤 黎晗 李玲
【摄影】孙俊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