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用好区位空间优势,开拓主平台全要素合作

南方⁺ 记者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专家名片

顾乃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

杨永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

江门,是省支持建设产业转移主平台的城市之一。从全省来看,江门主平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有何优势?接下来,江门要朝哪些方向发力,将主平台的营商环境提升到更好更优?记者邀请了长期观察湾区产业发展的专家学者,为江门主平台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俯瞰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鹤山园区。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他们认为,江门主平台区位条件优越、规划定位准确,发展前景广阔。他们建议,接下来江门要锚定自身产业链薄弱环节,在硬件基础设置和软件营商环境同时下功夫,加强与重点对接城市全方位领域的合作,打造产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市场共同体。

一比一空间关系优越

南方日报:广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市部分县(市、区),依托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支持每市高标准建设1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与其他14个城市相比,江门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优势在哪里?

顾乃华:首先是区位交通条件好,江门是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中国大西南及东南亚的“枢纽门户”,具有承东启西的区域交通优势。同时,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巩固,为后续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联动、项目对接合作提供更高水平的交通联系。

杨永聪:江门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优势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巩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很好地发挥了承东启西的功能。二是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广东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在江门均有布局,而且江门是其中8个产业集群的核心布局城市之一。三是具备承接大型产业项目的条件,江门拥有广东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四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特色鲜明,江门拥有独特的华侨华人交流合作优势,有利于进驻企业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南方日报:江门主平台范围在台山、江门(开平)、鹤山三个省产业园,规划总面积78.5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38.01平方公里,可新增空间40.49平方公里。您认为这样的区位和空间条件如何?

开平江门产业转移园内,物流仓储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顾乃华:江门的空间条件突出表现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强度低,而且土地空间集中连片,这在粤港澳大湾区是比较少见的,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

杨永聪:江门主平台紧密围绕深江高速、深江高铁等关键通道布局,有利于更好地承接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外溢的产业要素资源。其次,主平台自北向南布局,各片区、各园区错位发展,有利于形成未来支撑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聚轴带。最关键的是,这里已建设用地和可新增空间大致为1:1的关系,既具备较好的建设基础,又能够承接大型产业项目落地。

“向东看”条件成熟

南方日报:江门提出,主平台重点形成“3+2”的产业结构体系,并分别对接广佛、深莞中、港澳区域联动发展轴。您怎么看待江门这一发展方向和目标?

顾乃华:这样的产业定位一方面契合江门的资源禀赋优势,更重要的是有产业链基础方面的支撑。江门拥有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汇聚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能够为主平台的主导产业提供上下游配套。

杨永聪:这个产业发展定位适当聚焦,有助于江门主平台集中力量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避免落入“撒胡椒面”式的产业发展困局。产业发展定位较好地兼顾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依靠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与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较好地实现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江门主平台自北向南布局的三大园区,在空间上分别与广佛、深莞中、港澳有较好的对接条件。

几年前,志特新材料从江西来到了广东江门。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南方日报:江门的目标是,到2027年主平台工业总产值较2022年翻一番达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60亿元,累计工业投资800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60—280个。要完成这些目标,江门在主平台的政策红利背景下,应该着力做哪些工作?

顾乃华:关键环节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硬”的方面,要全面提升主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进驻企业提供符合韧性园区、智慧园区、海绵型园区要求的环境。二是“软”的方面,要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重点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引入优质的项目和企业。

杨永聪:要实现设定的发展目标,江门可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探索在广深港等中心城市设立“反向飞地”。二是锚定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定位产业链招商目标,通过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培育竞争新优势。三是用好用足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优势,为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四是加强与重点对接城市在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产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市场共同体。五是做好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及时响应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南方+记者】李霭莹


◎延伸阅读

调研|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江门怎么用好这一招?

延伸|江门向外向内,探路“反向飞地”经济

手记|东风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编辑 梁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