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出炉!20位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快来为Ta点赞

南方⁺ 记者

近日,2023年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榜单出炉。在今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广州市科协将组织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持科技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广州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来自企业、院校、基层等单位的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覆盖了各学科领域,以下是拟学习宣传对象(共20名)。他们代表着广州科技工作的风采,展示出广州创新驱动的风姿,体现了广州奋斗不息的风范。快来为他们点赞吧。

为你心中的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打call(可多选) 袁进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沈燕芬 广州石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王震宇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王锋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苏国辉 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 张永振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 农兴中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廖矿标 广州国家实验室 游淑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黄文秀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崔宗斌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宁玉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王宇哲 捷足先登(广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杨子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善超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冯宝莹 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 朱昆 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 余细勇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陈宗恒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 梁伟强 广汽研究院 提交

1.袁进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从医20年,完成5000多例角膜移植和眼表重建手术,专攻诊疗装备“卡脖子 ”技术,研发出世界首台多模态眼科一体化诊断系统等成果,让10万余患者受益。带领团队默默深耕诊疗装备创新领域,获得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装备、系统和技术,实现了我国在高性能成像技术装备领域的突破,成果转化价值近4亿元。

2.沈燕芬

广州石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增城区特聘农技员

作为返乡创业新农人,沈燕芬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推广农机化技术,主导农村闲置田地规模流转,创立广州首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年度服务面积超10万亩次,带动村民年度增收超120万元。充分运用新媒体,自主开发“增城农特产馆”小程序,拓展销售渠道,打造本土丝苗米特色品牌,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3.王震宇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课题组长、工会主席,研究员

专注科研应用及产业化,先后完成19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2件。在国家民生安全领域打破欧美国家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满足珠三角供水特定结构耐久性防护需求,实现百年防护。在海洋装备和工程及航空军工领域研究成果显著,为国防军工建设作出贡献,带动经济效益可达千亿元。

4.王锋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天文技术与方法研究,是世界最大的在建天文望远镜SKA唯一的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数据处理器以及中国空间望远镜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突破技术壁垒,确保了我国在核心数据处理方面的根本利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共7项,软件著作权6项主持多项国家级和国际联合重点项目,并担任技术负责人。

5.苏国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的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塑研究等,共发表学术论文550篇,获得国内外专利46项。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连续两年入选神经科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引进培养多名科研骨干和研究生,对神经科学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6.张永振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资深研究员

带领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5000余种新病毒,是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团队,填补了病毒进化上的空白。研究结果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知识奖,是全球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裔科学家,曾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美国《时代》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等。

7.农兴中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总工程师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轨道交通设计科研工作30年来,主持完成20多项轨道交通大型工程设计和国家级重大课题攻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等荣誉,编制标准8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14项,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8.廖矿标

广州国家实验室药物与疫苗研究部研究员,广州标智未来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聚焦呼吸系统疾病开展新药研发,突破外国垄断,打造智能化新药研发生态圈,运行成本低,效率远高于国际同类平台。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等期刊上,并多次被世界级科学期刊重点报道。主持两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荣获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9.游淑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教授

中国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功率器件领域研究领头人,坚定信念让中国拥有自己的“芯技术”,攻克研究领域诸多世界性难题,取得一系列全球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搭建国内外科研合作的桥梁,与国内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中国宽禁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培养储备战略人才。

10.黄文秀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标准法规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多年来孜孜不倦耕耘在我国家用电器标准化工作战线,克服越洋沟通困难、信息不对等、发达国家区别对待等困难,先后主导制修订各类技术标准70多项,其中国际标准11项,填补国际空白。荣获IEC国际标准化领域最高技术管理奖——托马斯·爱迪生奖,是我国第四位获此殊荣的标准化专家,2022年全球共有6位专家获此殊荣。

11.崔宗斌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负责人,研究员

中科院和广东省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从事鱼类遗传和健康养殖研究,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主持成立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组与鱼类健康研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水产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荣誉。

12.宁玉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0余年来一直献身于精神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一线工作,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宗旨,善于从临床问题出发,发现并凝练科学问题,所在领域研究取得较好成绩。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发表论文240余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13.王宇哲

捷足先登(广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从事假肢康复辅具研发工作十余年,在仿生学和截肢者可变调节接受腔产品创新制作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拥有多项假肢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假肢、辅具长期穿戴因制作工艺问题引起出血、骨骼变形等二次伤害的痛点,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带动康复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用科技造福残障人士、老年人群体。

14.杨子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在新发呼吸道感染疫情预测、药物研发、机理探索及关键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精准预测新冠疫情,为我国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参考。“全年无休”开展抗新冠药物研究,率先发现并证实一批具抗新冠作用的中药。在国际期刊发表90余篇高水平文章。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15.赵善超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泌尿男科临床与科研工作近二十载,始终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科技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临床一线工作中,高超的医术和亲切的诊疗态度,获得了病友们的广泛好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编写全国指南4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荣誉。

16.冯宝莹

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自然教育组长、林业工程师

从事环保宣教工作10多年,创建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和教材,培养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免费支持海珠区中小学校在湿地开展小班研学,与20多个学校共建“海珠湿地实验学校”“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自然科普课程2500多场次,环保宣教活动130多场次,参与者达160万人次,助力海珠湿地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7.朱昆

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深耕加速器领域20多年,取得一系列创新成绩,主持或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了众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得到政府科研主管部门、国内外研究机构、学校等各方的高度认可。带领团队积极寻求市场融资渠道,为等离子体装备公司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在SCI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

18.余细勇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广州分子与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带领课题组日夜加班完成攻关,为新冠病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重要支撑,并研发了全球第一款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药物。带领广州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进入全球排名第78位,全国排名第5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申请及获得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近70项。荣获广东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19.陈宗恒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专注在我国深海遥控潜水器生产科研第一线,曾驻扎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组累计时间达3年,在“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的科研工作中,创造性地将研发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融合,为我国深海探查事业提供急需的技术装备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我国在大深度深海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领域“零的突破”,发挥了关键作用。

20.梁伟强

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从事汽车行业十六年,冲在研发一线脚踏实地为自主品牌汽车技术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主持、参与了多个广汽集团战略车型和技术创新项目,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和省市级科技项目4项,为中国自主品牌事业和企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授权专利17件,多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南方+记者】李鹏程

编辑 梅雅玲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