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门票那么难买,为啥还有人闹退票?

深圳共青团
+订阅

刚刚过去的周末,大家都是怎么过?深圳的小伙伴:在抢不到五月天演唱会深圳站门票中难过……热门演唱会的门票太难买了!

然而,这几天,社交平台上却频频出现退票公告。一边是抢不到票,一边是退票公告,着实让人有点懵。

“刘若英,12小时内退票”“梁静茹,24小时内退票”……

这些不都是一票难求的演唱会吗,怎么都在说退票?

开春以来,随着演唱会市场一路狂飙,电子票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抢票、退票、转票……与演出门票相关的热搜,最近几个月总在眼前蹦跶。

一张看得见、摸不着的电子票,究竟藏了些啥门道?

12小时退票通道,是本分还是道义?

“880的看台,位子还蛮好的。”卡卡刚退掉了一张5月13日刘若英演唱会上海站的门票。

如果不是在5月7日中午看到主办方发出的公告,卡卡说,自己这880块钱就打了水漂。

公告中称,因为本次演唱会“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不得转赠转售”,但很多观众都是“首次参与实名制购票,对实名制购票规则了解不深入”,所以特地在7日9点-21点,开放了12个小时的“退票时段”。

卡卡买这张票,是为了送给闺蜜当生日礼物,“她是奶茶很多年的粉丝,我打算5月13号前一天,把票转送给她,来个惊喜!”

在卡卡印象中,就算电子票,也是可以转赠的。如果这次没看到退票公告,卡卡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看(因为购票时关联的是卡卡的身份信息);二是白白浪费这张票。

而在5月9日,梁静茹演唱会上海站也发布了公告,同样是针对“不熟悉购票、观演规则的观众”,开启两个时段的退票通道。第一个,是演出(预售后)开票前24小时,可全款退;第二个,是正式开票日起至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不过要收20%的手续费。

小冉是北京某演出公司的票务主管,在她看来,无论是12小时还是24小时,只是主办方的一种姿态,“真想去看的人,肯定不会退;而心里打着小算盘的,这会可能已经坐不住了。”

“转赠”功能的背后,可能是生意

王强就是“坐不住”的那个人,他对外的职业介绍是“票务代理”,但在广大群众中他有着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黄牛。

刘若英“飞行日”演唱会开巡后,王强也一直在观察,“每一站,都是几分钟就卖完”。所以尽管看到上海站写明了“不得转赠转售”,王强还是决定搏一把,拿了十来张票。

但让王强没想到的是,等来了一则退票公告。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转赠这一选项,都是票务这门生意的“命门”。

买过电子票就会知道,购买时,每张票必须要先绑定一位观演人的身份信息。王强手里,常年就有包括堂兄妹、表兄妹等在内的十几张身份信息,因为无论他是从上线那边“进货”,还是靠机器从官方票务网站抢票,每张票都要先有一个“主”。

如今大型演唱会开始频频使用电子票,转赠就成了他们赚钱的窗口期。

参照最近几个月的演唱会,电子票转赠时段多则十几天,少则四五天,转赠窗口开启后,王强要做的,就是尽快找到买家,谈好价格,然后把票转到对方的电子票夹。

此外,几乎目前所有的电子票,都仅有一次转赠机会。

难怪有网友感慨,电子票转赠,越来越像俄罗斯轮盘游戏,有人搏的是进场的替补机会,有人搏的则是演出江湖的蝇营偏财。

▲2018年7月14日,重庆,粉丝和工作人员在李宇春演唱会入口与黄牛争执。

“强实名”,靠谱吗?

前不久的张信哲演唱会则实行了“强实名”购票规则。所谓“强实名”,就是——人、证、脸三合一。

线上购票时要绑定身份信息,入场时必须扫对应人员的身份证,这还不够“强”,还要对着摄像头刷脸,这张脸,也必须是身份证上那个人。

这个变化过程,观众小周有很深的感受,其实最早推出的电子票,只是披着件外衣,“那时候我去看演出,到了现场,机器上一扫,还是打印出纸质票进场,也不需要刷身份证。”

后来出现了一种“伪强实名”,要绑定身份信息,进场要刷身份证,但不用刷脸。万能的黄牛很快找到了玩法,用一批身份证买完票,然后再带到现场,开演前,把对应电子票的每张身份证原件,给到买家,对方可以顺利刷证入场。

以至于之前4月份南方有一场演唱会,结束后,门口全是观众找黄牛还身份证的“奇景”。

此次刘若英、梁静茹演唱会上海站的做法,更像是已经吹响的号角,“强实名”会越来越成为演唱会票务的主流趋势,且不可逆。

强实名+不可转赠+不可退票,看起来这一套组合拳已经把黄牛们逼到了角落,断送了所有可能的操作空间,但从目前看来,这也可能是一把会反伤观众的双刃剑。

在梁静茹演唱会主办方发布退票公告前,已经有200多位观众,拉了一个微信群来维权。组织者还搜集了每个人的退票原因列成表格,理由大多数集中在生病、购票人信息填错、重复购票、工作或考试时间冲突上。

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表示买卖关系太不对等,“现在的演唱会,付钱时根本看不到座位,有个紧急情况还不让退票,这点太不公平。”

而国外一些演唱会和音乐节的票务模式,哪怕是人气爆棚的“顶流”艺人,观众直到演出前一天,都是有退票权利的,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和税点即可。

所以,有不少业内人士判断,此次部分艺人的“限时退票”,或许会成为今后演唱会票务操作的常态。

总之,无论对于观众还是从业者,大家都是历经忍耐与煎熬,好不容易等来了市场的复苏与回暖,面对井喷式的市场需求,主办方和从业者“回血”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也千万不要抱着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心态,去挑战市场规律。

面对十分难抢的演出门票,不少粉丝也喊出了“宁肯场馆门口站,钱也不让黄牛赚”“文明观演,理性购票”的口号。

打造一个健康而健全的演出市场,是一条需要众人齐心的漫漫长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