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分配”批次调整到“普通生”之前,自主招生学校增加至16所,试行中职和普高同批次并行招生……与往年相比,面对今年中考政策不少新的变化,家长应如何做好指导子女填报升学志愿工作?为加强考生服务引导,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今年招生政策及变化,以便更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5月13日20:00,佛山市招生办公室联合南方+佛山教育频道共同策划“2023年佛山中考志愿填报在线指导会”,邀请佛山市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魏丹榕对考生及家长科学填报志愿给予权威、专业支招。(点此看直播回顾)
稳保结合
掌握规则基础上合理选择学校
今年佛山中考合计招生计划超8万多个,招生人数大于中考人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根据此前发布的《佛山市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意见》,确定今年中考生将于5月24日—5月31日网上填报志愿,6月26日—28日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在此次在线指导会中,佛山市招生办围绕广大考生和家长关切的问题给出权威答疑,让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更好地了解中考志愿设置顺序及投档录取原则,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提高志愿填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
“填报志愿的策略方面,首先学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可以结合5月份的模考的结果和年级排名或者区里的排名来大致估算自己的位置。此外,要掌握必要的规则,合理地选择学校。”魏丹榕说。
如何合理、科学地选择学校,魏丹榕建议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稳保结合”,其中,“稳”就是求稳,“保”就是要保底。“往年说得较多是冲、稳、保,但今年考生增加,考生结构变化,而且今年是摇号入学的第一年,结合往年要更加慎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身份类别的考生有不同的填报志愿权限。政借生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本市户籍考生的同等报考资格,普通借读生报考受限。
此外,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有不同的可选报学校显示,不能填报的学校志愿不会显示。例如普通借读生不会显示第一批公办高中的志愿,又如没有参加特长生术科考试的学生也不会显示特长生志愿,考生不用担心错报本人受限制填报的志愿。
关于市内户籍,跨区就读学生的志愿填报。同时具备市内户籍和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当其户籍与学籍不在同一区时,可以选择以户籍生或学籍生的身份填报志愿(不能兼报),并参加所选定区的志愿填报和录取,考生的中考考试仍在学籍地(中考报名区)进行。
注意细节
家长要尊重孩子不搞“包办代替”
家长如何做好指导子女填报升学志愿工作?魏丹榕建议,家长首先要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领会招生政策。可通过市招生办免费发给每个考生手里的中考报考指南(电子版)、佛山招考网、各学校主页、新闻媒体等方式搜集相关材料,认真阅读,掌握招生政策,明白批(层)次设置的意义和录取原则以指导考生。
其次,要选择和自己子女知识水平相当的学校。选择录取成绩要求和自己子女知识水平相当的学校是报考成败的关键。家长要客观地评估自己子女的学习水平,不要仅仅以一两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为依据,而应结合平时的基础全面看待子女的学习成绩,建议适当听取班主任意见。以免估计过高,愿望落空。
“家长指导子女填报志愿,特别要注意的是不搞包办代替。不能划定条条框框,规定他们能报什么,不能报什么,而应该充分听取子女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有的家长不与子女商量,代填志愿,造成子女被学校录取而不愿报到或报到后不努力学习的被动局面,不利于子女的成长。”魏丹榕说。
【南方+记者】王雅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