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岗位上,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初职新人就能走向成熟,进而一步步将自己锻造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而再往后,若想从优秀跨越到卓越,似乎不再像从前一般容易,这也成为了不少老师们追求进步的一道“拦路虎”。
从优秀到卓越需要二次成长,优秀者如何避免停滞,突破瓶颈持续发力成长?“卓越就是攻克一般人不能攻克的困难,到达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做任何一件事要‘造火箭而不是放烟花’。”“实现自我超越,要改变你的身份,重塑你的角色。”……面对这一难题,在东莞教育名家大讲堂上,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李希贵为东莞的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诸多“法宝”,现场一时金句频出!
近日,李希贵到访东莞,一连举办了三场讲座报告,为东莞教育工作者们传经送宝。5月11日晚,李希贵受邀到长安开展专业教学指导,并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能等内容,以《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为题作专题讲座。5月12日上午,“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在莞开幕,期间他以《在没有权力的领域展现领导力》为题发表主旨报告。当天下午,2023年“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暨高层次人才招引启动仪式后,李希贵再次做客东莞教育名家大讲堂,带来了《从优秀走向卓越》专题讲座。
从优秀走向卓越,点拨“二次成长”之需
李希贵现任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曾出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学校如何运转》等多本教育著作,在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
在5月12日下午的东莞教育名家大讲堂上,李希贵以《从优秀走向卓越》为题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中,李希贵对卓越成长的路径进行层层剖析,结合教育者的工作情境,以生动案例揭开“二次成长”之谜。
“当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时候,优秀往往就会成为你的敌人。”李希贵通过一张“人生曲线图”展示了初职、成熟、优秀等几个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过程。他指出,人从初职到成熟是一个快速提升的时期,从成熟到优秀则相对更远,上升更缓。成为优秀者后,“敌人”开始出现——一旦优秀之后,人很容易自以为傲,找不到榜样,于是也就停止了吸收,局限在经验的层次上,阻碍了个人成长。
“什么叫卓越?就是攻克一般人不能攻克的困难,到达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李希贵如是说。那么到底该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他认为,从优秀到卓越需要二次成长。前一次成长基本上靠经验的累积就可以完成,而从优秀走向卓越,需要寻找新的路径,在接近顶峰、蒸蒸日上的时候,就要必须开始策划自己的“二次成长”。李希贵指出,实现“二次成长”路径包括三项,分别是知识管理、准则梳理和意义重塑。
“卓越的教师和校长,必须摆脱过去仅仅靠经验管理的状态,走向知识管理。”李希贵认为,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型组织的呼唤,也是个人成长的要求。经验是个体的、碎片化、不易迁移的;而知识是多途径、系统性、方便借鉴的。李希贵指出,从经验走向知识,需要教师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取凝练,转化为知识模型。不论是教学环节中学习任务的设计,还是管理环节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抑或是在难题挑战中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教育问题,知识模型的建立都能有效改变碎片化经验的盲目。讲座现场,李希贵用一个个生动的知识模型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知识管理的力量。
其次,准则的梳理,能帮助优秀者甄别机会,抵抗诱惑。李希贵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原则,具备自己的价值观,才能走向卓越。通过准则的梳理,也会使得一个优秀者慢慢成为一个“哲学家”。从方法论上说,可以通过划定底线、校准方向、理清边界、消除纠结四步,将自己的准则梳理清楚。
最后,意义的重塑,为优秀教师寻找到人生和职业的新的价值。李希贵主张,做任何一件事要“造火箭而不是放烟花”。应该赋予事件一个新的意义,赋予它更多的意义。甚至对于过去的事情也可以重新发现它更好的价值。从优秀到卓越,可以视为一种自我超越。“如何实现自我超越?要改变你的身份。你不是在做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在确立自己新的身份。”李希贵表示,通过意义重塑希望老师从传统的自我实现变成自我超越,寻找到人生和职业的新的价值。
在讲座的最后,李希贵提示,面对看似高不可攀的典范时要摈弃“我们学不了”的信念,“不去学习他当前的高度,而是学他起点的路径,学习他是怎么从起点上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地方,这才是我们从优秀到卓越的,一个正确的选择。”
“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分享多年办学经验
此次来莞,李希贵给东莞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内涵颇丰的“知识锦囊”,不仅是在个体层面,分享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发展路径,指导教师专业成长,还从学校管理层面,为镇街和学校教育把脉问诊,分享办学经验,助推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5月11日晚,李希贵受邀到长安开展专业教学指导并作专题讲座。当晚讲座以《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为题,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能等内容,李希贵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深入浅出地向长安镇教育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办学经验。
李希贵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在能否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这也同样适用于评价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办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可从重组结构、改进制度、配备工具三个层面入手,尊重教师与学生多样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重视什么,关心什么,仅靠理念和态度是不靠谱的,最好在管理跨度上先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李希贵认为,学校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对学校生态影响很大,可以通过合理变革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能、引入内部评价等方式,调和学校组织结构内各要素的关系,由此也可减少常见的管理矛盾。
针对学校制度建设问题,李希贵提出:“制度是制动器,更是发动机。”他认为,应当用最少的制度撬动关键环节、用制度消化矛盾,例如通过专家报告、师徒结对、教研交流等制度设计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创新采用虚拟货币购买制消化学生选课的矛盾等。他同时提醒,要慎用高利害制度,把握好评价的分寸,时常反思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此外,李希贵还在讲座上分享了一个丰富的“工具包”,向现场的长安教育工作者介绍在管理、教育教学、家教等三个方面可资借鉴的工具,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两场讲座干货满满,给东莞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诸多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校长老师们纷纷表示,讲座的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实用性,自己从中得到了不少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李希贵受邀做客东莞教育名家大讲堂,是2023年“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的子活动之一。随着“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的启动,接下来,紧扣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打造“莞邑良师”目标,东莞还将精彩呈现十余场高品位、高规格的人才活动,唱响“莞聚天下英才,共创教育未来”的东莞教育强音。
其中,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开展“旗峰论教”“松湖论教”“巍峨论教”三个莞教论坛,大咖汇聚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届时论坛内容也将在南方+上进行视频直播,敬请持续关注!
【撰文】毛敏 王慧
【摄影】孙俊杰
【设计】袁永平
部分素材来源于长安文化教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