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季华系”企业

南方⁺ 记者

这个月初,迎来五周年纪念日的季华实验室,对外公布了一系列抢眼的“成绩单”:实验室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76件,其中已授权633件,2022年度专利申请量居全省科研院所前列。

这些诞生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如何落地、推动佛山制造业向高端跃升?记者从季华实验室了解到,季华实验室已孵化科技型企业19家,其中3家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成果转化合同额突破亿元,一支“季华系”企业队伍已经初现雏形。

此前,佛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应用型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应当以实为本,着力在生产端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市场优势、市场规则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佛山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科研平台,“季华系”企业是这座制造业大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折射着佛山制造业发展的崭新趋势和巨大潜力。

季华实验室科研园区。

季华实验室科研园区。

孵化19家企业

全力攻坚制造业关键技术

“我们企业成立两年多,已完成首轮融资,并已签订多项技术开发合同,今年营收预计将过亿。”季华实验室超滑工程中心副主任李小磊说。

超滑科技(佛山)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超滑科技”)就是季华实验室以顶级学术资源支撑孵化的一个典型,这样的企业在高等教育不发达的佛山非常罕见。

超滑科技成立于2020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为核心,并聚集多位季华实验室核心骨干成员的优势资源组建而成,主要开展国家重点工程与重大装备的润滑延寿、润滑全寿命安全保障等工程技术研究与实施成果转化。

位于季华实验室内的超滑工程中心科研实验室。

位于季华实验室内的超滑工程中心科研实验室。

从成立之初,季华实验室就提出了要做“顶天立地”的事,“顶天”指瞄准国家重大专项,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地”即攻克和突破多项广东及佛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季华“立地”的关键,为佛山孵化科技型企业正是季华落实“立地”的一步。在成果本地转化政策的导向下,实验室孵化了19家科技企业,全部落地佛山,涉及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生产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有6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佛山市创新创业团队,3家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在“季华系企业”中,以突破行业关键技术为目标使命的企业不在少数,超滑科技就是一个典型。该企业将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满足航空航天、能源、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重大工程、尖端应用领域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提高我国重大装备润滑节能降耗相关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同属“季华系”企业,成立于 2020年9月的季华恒烨(佛山)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季华恒烨”)也在从事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大事。该企业致力于面向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产业需求的关键材料自主研发及量产制备技术开发,开发了涵盖注入层材料、传输层材料、阻挡层材料、发光主体材料、发光掺杂材料的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OLED材料体系。

此前,该企业获得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优秀奖,公司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2022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优秀奖。

专注于填补行业空白,是很多“季华系企业”的特点。成立于2021年6月的季华合越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下称“季华合越”)就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新型非充气轮胎及其专用材料、高附加值聚氨酯材料的高科技公司。

季华实验室智能新型NPT研发团队负责人、季华合越科技(佛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婷介绍,该企业拥有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研发平台,掌握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非充气轮胎及其专用材料全套核心技术,拥有全国一流的非充气轮胎开发全产业链人才团队及全国功能最全的一流非充气轮胎开发实验室,累计申请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26项。

季华合越研发生产的系列非充气轮胎产品及整车图。

季华合越研发生产的系列非充气轮胎产品及整车图。

科技资源+灵活机制

一批科研人员转型创业带头人

上月,季华顺为(佛山)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季华顺为”)在季华实验室举办了“行业首条PACK线束智能化生产线现场观摩会暨采购签约会”。

该条智能化产线的采购方合肥钜恒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比克希(合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等18家线束产业链企业参加会议。

季华顺为是季华实验室“线束生产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课题组的成果转化公司。在季华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将汽车线束从大量依赖人工生产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颠覆了单机设备“孤岛式”生产的落后现状。

像这样的例子,在“季华系企业”中还有很多。这些企业在佛山实现产业化,靠的是什么?

除了季华实验室一流的科研资源,灵活的政策机制也同样重要。为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019年1月底,季华注册成立了全资控股公司——季华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既是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也是其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季华实验室知识产权处处长徐志丹介绍,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实验室始终坚持本地转化导向,规定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及转化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科技成果落地佛山后奖励收益的90%,落地广东省内其他区域奖励70%,落地广东省外及国外奖励50%。

“我来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来了之后才慢慢发现佛山、发现季华的好,过去许下的承诺也在一一兑现。”徐婷说。

2019年,徐婷与丈夫从一所高校辞职加入季华实验室。进入季华实验室不到半年,她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同时,徐婷团队还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陈学思,组织不同层次和研究领域的专家,迅速打通非充气轮胎材料研发、结构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

更关键的是,此后,凭借领先行业的技术,她已在佛山市、南海区的财政资金支持下,注册了科技公司,要在非充气轮胎这个新兴产业蓝海里大干一场。

在徐婷看来,佛山的优势在于政策上对科技人才和项目支持力度很大,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落地很快。她在申报人才团队项目前后,感受到佛山各部门不仅是在“管理”,更是在关怀、帮助每一个合格的人才团队。“成立公司之后,佛山领导出差有遇到和我们产品相关的企业,都会极力推荐,为我们牵线搭桥。”徐婷说。

同时,佛山产业链完善,加工需求、材料需求、零件需求都能在两百公里内解决,对于科技创业团队非常友好,在这一点上超过了国内很多城市。

另一方面,是季华实验室独到的支持氛围。从季华合越成立至今,季华实验室提供了多方面的优势资源。

“实验室为我们团队提供前期研发平台和办公场地等,为团队产业化前的核心技术积累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提供了详细的企业相关政策指导,让我们可以享受更多的政府优惠政策,也少走了很多弯路,加快了企业的发展进程。”徐婷说。

在佛山市科技部门和季华实验室的资源和机制支撑下,一批“徐婷式”的科研人员,正向创业带头人转型。来到佛山之前,超滑科技核心团队也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在佛山、在季华实验室,他们走向了产业化。

政策与科研资源是背后的关键。“在我们做产业化的过程中,实验室这边有特别好的政策,科研团队最高可获得90%的奖励,这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做不到的。”李小磊说。“同时,我们在做新技术的开发时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这个时候必然需要设备来做支撑。而季华实验室也给了很好的设备平台,超滑科技已经与季华实验室建立了两个实验室,可以更紧密地与实验室科研团队建立合作。”

与市场紧密拥抱

为创新找到一条正确道路

实现国产化替代,是很多“季华系企业”核心团队创业的初衷。

超滑作为近年来摩擦学领域发展最快的方向之一,多个国家与团队都参与超滑领域研究,其中包括研究液体超滑的以色列Klein团队、日本Adachi团队,以及研究固体超滑的美国阿贡实验室、法国里昂实验室。雒建斌院士团队是我国超滑领域的重点团队,率先开展了超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为了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超滑团队一起开发了多品类、成系列的金属加工液产品及废液后处理成套设备,在很多企业实现了示范试用或商务推广,为航空航天制造企业的关键耗材国产化替代和清洁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超滑科技研发的系列金属加工液产品。

超滑科技研发的系列金属加工液产品。

“有技术的团队,需要去创业,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靠科研经费吃饭,到最后肯定是要摆脱仅依靠科研经费生存的温室保护,需要经受住OLED市场考验,实现自负盈亏。”季华实验室先进显示材料与检测装备研发团队科研人员、季华恒烨研发部经理王志恒说。

如今,季华恒烨所研发的发光材料制备的红光和绿光OLED器件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王志恒介绍,目前,季华恒烨研发的6支OLED蒸镀材料已顺利导入佛山润安光电、信利光电等PMOLED面板生产线,获得了一致好评。另外,公司还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窄光谱、高效率的红绿蓝三基色发光材料。

高性能红绿蓝三基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高性能红绿蓝三基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徐婷看来,拥抱市场的必要性在于,要为创新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以前我们做研发是科研导向,今年开始变成了项目导向和市场导向。不经过市场的检验和迭代优化的产品,可能研发方向都是错的,我们需要来自市场最真实的反馈。”徐婷说。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把自身所学用于产业化,也是一项带有激情和浪漫的事业。

“我们的科研团队非常团结,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要颠覆一个行业的事情。”徐婷对未来非常憧憬,“不管是一年甚至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以后,当我们的非充气轮胎真正用到乘用车上,看到满大街上的车跑的是自己的产品的时候,那才是最大的成就感。”

“未来随着季华实验室发展,科研成果将不断地转化,项目产业化需求也会日益明显。”徐志丹表示,季华科技将积累整合孵化服务企业过程中的各项资源,打造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通过场地支持、创业服务、科技金融等多种方式,为季华实验室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推动社会各界的创新发展,助力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OLED材料显示面板生产线导入。

OLED材料显示面板生产线导入。

■记者手记

把孵化企业作为衡量科研平台效能的重要标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拿下战新产业发展的“高地”,对佛山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年3月,在佛山市企业家大会上,佛山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要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保持产业永远年轻、重塑佛山制造形象的重要切入点。

在季华实验室,19家科技型企业已被孵化,涉及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生产设备等多个领域。这些正是佛山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除了季华实验室以外,佛山其他很多科技平台也在走这条路。在仙湖实验室,聚焦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和氨氢融合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已培育有仙湖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佛山仙湖氢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已构建“1+2+N”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目前已引进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8家,其中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培育的华数机器人和登奇机电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孵化企业累计营业收入超20亿元。

如何衡量佛山科研平台的工作效能?孵化企业的成果,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标尺。从实验室、研究院里走出来的企业,将成为佛山发展战新产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成长越快,就证明佛山的科技环境越好,战新产业走势越好。期待更多季华系、仙湖系企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向全球。

【南方+记者】肖霞

【通讯员】关瑶 李明瑞

通讯员供图

时政二维码


编辑 杨馥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