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霍英东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10日在京举行。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缅怀了霍英东先生的光辉一生,强调要学习他爱国爱港的赤子情怀、敢为人先的宝贵品格、永不言弃的斗争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997年霍英东先生在南沙
霍英东先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副主席。
霍英东先生是番禺人,与番禺这块热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霍英东先生虽然生在香港,成名在香港,却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他说:“能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作一点贡献,就是我的生平夙愿。”禺山大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也铭记着他一贯以来对家乡的关爱与眷恋。
把家乡在陆路上连成一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霍英东先生就支持爱国事业。1978年10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传出中国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天霍先生就回到内地进行投资考察,显示出霍先生支持改革开放的远见卓识。
何贤先生、霍英东先生巡视番禺宾馆建设工地
有一次,霍英东先生带着儿孙回乡,从广州到番禺,只有10多公里路程,因为汽车需等过渡,足足花了三四个小时。霍先生对此事很有感触,决心以帮助兴建公路桥梁,作为支援家乡建设的重点。从家乡回港后,他立即和何贤、何添先生商量,共同捐款600万港元,资助兴建大石大桥,从而拉开了番禺公路桥梁大建设的序幕。1984年10月14日,大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接着,霍先生又与何贤、何添捐助兴建第二座大桥,即洛溪大桥。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桥正式通车。洛溪大桥的建成通车,把广州和番禺连成一片,同时与正在建设的广州——珠海二级公路连为一体,使广州——番禺——广东的西南各地可以畅通无阻,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洛溪大桥通车后的第二年,国家将105国道改经洛溪大桥走番禺线直通广州。通车第一年,番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1亿元。
1984年10月14日,霍英东在洛溪大桥奠基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听说番禺决定兴建第三座大桥——沙湾大桥,霍英东先生十分高兴,决定资助。为了选好桥址,节约农田,霍先生带着儿子和一位设计专家,到沙湾镇与家乡的技术人员一道实地勘测。一张规划图不知被霍先生改了多少次,让人眼花缭乱,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办事认真的精神。
沙湾大桥举行奠基礼的那天,霍英东先生正在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他特地向大会请了假,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参加盛典。当人们交口称赞他的赤诚之心时,他谦逊地说:“我只希望通过这几座桥,把家乡在陆路上连成一片,同广州、同珠江三角洲、同全国连成一片,为永久经济建设和乡亲生活方便出点力。”
建立“霍英东番禺家乡建设基金会”
就在沙湾大桥奠基的这一天,霍英东先生倡议建立了“霍英东番禺家乡建设基金会”,并委派他的儿子作为基金会成员。霍先生说,“我们老一代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要传给下一代,让世世代代都爱国爱乡,支援祖国和家乡建设。”之后,霍先生又捐资助建了三善大桥。番禺陆路交通状况的改善,对番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8年3月20日,霍英东为英东体育场落成开球剪彩
不遗余力参与南沙大开发
改革开放之初,霍先生回内地进行投资考察时,就发现了南沙这块地方。他觉得南沙正处在珠江口上,地理位置很优越,包括穗港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的12个主要城市,全在它7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更何况它有7公里长的深水海岸线。因此,南沙是联结珠三角东西两岸,振兴珠三角西部,沟通大陆腹地与远洋海港的最理想地方。为了制定开发南沙的计划,霍先生不管走到哪里,身上总是带着珠江三角洲地图,并随时拿出来研究。
霍英东先生制定开发南沙计划
2003年12月18日,霍英东视察南沙英东中学时与筹建工作人员合影
经过10年的调查研究和考证,一个完整的开发南沙的计划终于出台了。番禺特别把南沙54平方公里的土地辟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的25平方公里就是霍英东基金会负责的南沙开发区。霍先生早就定下一条:开发南沙要做到基本上不占用耕地,而是要向荒山、滩涂、水塘、江边要地。现在正使用的虎门轮渡码头、客运码头、河滨主干道以及妈祖庙等,都是靠填海造地建的。
2005年4月13日,霍英东出席南沙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落成仪式
南沙,是他晚年最常踏足的地方;开发南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事业,他在致力于把南沙建设成一个“小香港”,建成中国21世纪的模范海港城区。从1987年正式开发南沙开始,霍英东先生时常是星期三从香港到南沙现场办公,到工地检查。公路干道上,种什么树栽什么花,公寓的房间该铺什么样的地板,他都要过问。他说:“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我愿意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尽一己之力。”拳拳报国心,殷殷故乡情。这就是霍英东先生开发南沙的意义所在,深远而广阔。
2005年4月28日,霍英东出席南沙客运港落成典礼
霍英东生平大事记
1923年5月在香港出生,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读至中三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
1942年协助其母经营有如杂货店。
1945年转营驳运业务。
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
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经营地产、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
1961年与叶汉、叶得利、何鸿燊等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
1965年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
1979年被聘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
1981年后,历任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主席,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货船业总商会首席名誉会长,孙中山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际足球协会执委,国际足联理事,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会长,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亚洲象棋联合会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等职。
1985年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92年3月被聘为第一批港事顾问。
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4年8月任亚洲足球联合会财务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任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
1994年被美国春田大学授予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5年12月被推选为第六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
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5年被香港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5年获国际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1996年11月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1997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霍英东先生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整理:番禺融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