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首次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通过领导点题、科室约题、镇街荐题、学校报题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市镇校三级力量揭榜挂帅,攻坚克难,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破解一批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经验,挖掘推广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东莞教育改革攻坚系列报道,总结、剖析优秀项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用改革的力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东莞市轻工学校以推进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工作为契机,促进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三维深度联动,推进协同育人模式、产教融合模式、文化育人模式和服务社会方式的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协同发展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搭平台、定标准、建专班”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为拓宽校企协同育人渠道,学校与优质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实现校企双方信息与资源共享、多元融合。在基地中,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工作场景,获取仿真实训资源。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技能,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增强了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内生动力。
行业转型中产生的新岗位,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学校联合企业制定了技能培训标准和开发相应课程资源,并将相关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另外,为提升双方融合的吻合度,学生还将企业认证标准融入学生评价,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评价数据和多元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的融合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上,为满足专业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和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打破了传统班级建制,在第四学期根据学生及企业的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针对不同岗位分别建立企业专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开发相应的课程模块,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共同培养定制家居人才,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组建中高企一体化产业学院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育人模式达成了多元协作,那么在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上,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又有些什么创新?
学校联合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组建了产业学院。由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组建师资队伍、开发教材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形成了“中高一体、校企协同”的技能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实现“中职-高职-企业”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培养,构建起中高企三方一体化、标准化育人用人共赢机制。
同时,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学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成立了“东莞市家居职教集团”,并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市教育局支持下,学校成功申报成为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
学校依托家居职教集团平台,学校与泰森日盛集团、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等企业,联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高企一体化产业学院。如此,学校招收的“三二分段”学生进入对应专业的产业学院学习,按“2.5+0.5+1+1”模式培养。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职毕业证和高职毕业证书,毕业后无缝对接进入产业学院内相关企业就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推动非遗进校园
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在推动产业与教育共同进步的同时,东莞市轻工业学校的改革还显现了地方特色。
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和学校骨干专业,借助政府单位、合作企业资源,以“文化馆+企业+学校”的方式,学校积极推动非遗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定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将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融合校园环境、融入课堂教学,以文化渗透的方式根植于学校的课堂和学生的思想中。
不仅如此,学校还结合厚街镇产业特色,以岭南文化为主线,设计了具有岭南韵味的专业实训室、文化长廊、美食长廊等,建设了粤剧、广绣、粤菜等5个非遗大师工作室,编写了《烧腊技艺》《粤菜烹饪技艺》《陶艺制作》《广绣技艺》等6门非遗文化校本课程,成立了“广绣”“木雕”等多个社团,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以美育教育为抓手,将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基础知识、技能实操“ N”面发展,创建了学校别具特色的育人氛围。
积极发挥现有资源优势
创新服务社会方式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学校不忘发挥自身影响力,借助相关政府部门政策措施和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以“支撑产业+服务扶贫”的方式实施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
依托“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平台和6个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以政府部门购买学校培训服务的方式,学校与相关企业组建了高水平讲师团,在市内组织开展了多项的社会培训。同时,积极助力脱贫攻坚,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韶关等地开展相关培训。
目前,校企共同制定的《整体家居设计》等3个标准在全省推广,通过“一镇一品”“企业新型学徒制”等项目,为56家企业共1062名员工提供专项技能培训,助力区域家具行业转型升级。依托东莞市政府“对口帮扶”项目,学校每年招收50名云南昭通学生成立家具专业云南专班,部分学生利用节假日通过DX共享设计平台在线承接设计订单,顺利完成学业,进入东莞各定制家居企业,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累计培养1756名毕业生成为定制家居人才,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达100%;2022年共有757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在东莞中职学校名列前茅……聚焦产教深度融合,东莞市轻工业学校目前已成为轻工类专业创新发展范本。育人模式还被推广应用到学校其他专业,2个专业成为广东省第三批“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吸引了100多批次职业院校来校考察交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