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护士,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填写了“专业服从分配”,于是便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读护理专业。那时的我对这一行业一无所知,甚至不清楚“护理”代表着什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就开始了大学生活,至今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广州开发区医院)护理部主任杨晓梅。
大学毕业时,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就业非常容易,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工作一年后,为了结束异地恋,我便来到了广州开发区医院。
在大型的三甲医院,我可能只是万千护士中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我的特殊性,但在这里,我一下子就被看见了。院领导和护理部都着力培养我,给了我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做了4年的ICU护士后,我成为了内科病区护士长,一步一个脚印到如今走上了护理部主任的岗位。
这么多年,有辛苦,也有委屈,如果说没有怀疑和迷茫,肯定是假的。
记得在血液科轮岗时,我看到了白血病孩子天真无邪的表情,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承受怎样的疾病与痛苦,当时的我特别不忍心,甚至对我的职业未来产生了怀疑。
其实,许多刚实习或工作一两年的护士很难适应象牙塔到社会的转变,当直面生老病死时,她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变得无助和绝望。这都是每个人需要经历的,我常常说,护士内心要柔软,但手上功夫要过硬,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明白做什么事情是对患者最好的,他们不正是因为遭受了疾病的痛苦,才更加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没有人天生适合某一份职业。工作的前一两年,难免动摇和挣扎,但如果走过了混沌期,还是希望年轻人继续走下去,找到护理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我离开内科已经有一些年了,但有时走在路上,一些老患者还是会跟我打招呼。他们还记得我,不是那种特别敷衍的,而是他真的记得,眼神充满了温情,这种温暖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
如今,一些高学历的护理人员面临更多的选择,如果学历不高,按照目前的情况,确实很难去一些特别好的医院。不过,我想不管是在三甲医院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想发光发热,哪里都可以,但如果选择躺平,做什么都不会长久的。
点开链接,为她点赞>>
【南方+记者】黄锦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