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名作“神还原”!来广图“看懂”达利的魔幻空间 | 看展

南方⁺ 记者

03:02

大师名作“神还原”!来广图“穿越”达利的魔幻空间

在西班牙艺术史上

你一定见过“融化的时钟”“变形的白马”

以及“红唇沙发”“龙虾电话”

这些著名的意象

都来自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萨尔瓦多·达利

他与毕加索、胡安·米罗齐名

以其极具想象力、怪诞神秘的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而闻名

5月11日,“萨尔瓦多·达利——魔幻与现实”展览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出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自青少年时期至创作生涯晚期的31件代表作(复刻品)。

南方⁺ 黄楚旋 拍摄

展览揭示了其在绘画技法和艺术理念上的探索与重大创新,为公众了解达利的创作生涯与成就、感受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提供机会,展期将至6月19日。

此前,广州图书馆已连续多年与不同机构合作举办大型艺术主题展览,成功地让达•芬奇、拉斐尔,以及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的作品跨越国界走进图书馆,为公众带来图书馆里的“艺术盛宴”。

南方⁺ 黄楚旋 拍摄

31幅作品覆盖达利60余年艺术生涯

本次展览以创作年份为线索,以等比例复刻的形式,再现了达利从1921年到1983年创作的31幅作品。作品的风格丰富多变,几乎贯穿了达利整个创作生涯,反映了达利受到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风格影响,逐渐形成强烈个人风格的过程。

南方⁺ 黄楚旋 拍摄

据介绍,这些作品呈现了达利在不同阶段的风格演变和创新探索,既包括他在青少年时期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而创作的《拉斐尔式脖颈的自画像》(约1921年),也包括他在超现实主义阶段早期运用“双重图像”手法创作的第一批画作之一《隐形人》(1929—1932年),以及他在热衷科学和原子理论的“核神秘时代”时期创作的《卡拉巴思迪亚,天体构成的加勒提阿》等代表作。

展览还展出了达利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油画《无题·燕尾与大提琴·突变系列》(约1983年),体现了画家晚期极为抽象化、意象化的艺术风格。

南方⁺ 黄楚旋 拍摄

为了让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达利的创作风格,展览现场还根据达利的两幅画作《速度感》(1931年)和《活体静物》,分别搭建了可供公众拍照“打卡”的实物场景。

其中《速度感》与达利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为同年创作,画中广为人知的“软钟”意象被认为是达利对时间相对性的象征性表达;而《活体静物》则展现了这位“鬼才”艺术家在“悬浮”概念上的前卫探索。

南方⁺ 黄楚旋 拍摄

本次展览由西班牙驻广州总领事馆、卡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塞万提斯学院、西班牙驻华大使馆、西班牙国际合作署和广州图书馆合作主办,获卡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等收藏机构授权,并得到了西班牙国家旅游局的支持。

30余场配套活动助力公众“读懂”达利

20世纪20年代起,达利的作品就已经以神秘难解的图像为特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并不断被挖掘出新的隐藏意义。

展览期间,广州图书馆以馆藏文献为基础,邀请高校专家、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策划推出“一个天才的自白——达利文献展”“怪诞的源泉——萨尔瓦多·达利艺术中的母题与历史”专家讲座等30余场配套活动,帮助读者理解这些非理性、神秘难解的图像背后隐藏着的现实逻辑,从“阅读”的角度“打开”达利的艺术。

南方⁺ 黄楚旋 拍摄

作为配套活动之一,展览导赏每逢五、六、日下午2:30举办,此外还有2场专门针对外籍群体的英文导赏。导赏团队成员既包括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的专业教师,也包括广州图书馆的馆员,以及由高校学生和社会力量组成的“艺术周末”美育专业志愿者和多语言专业志愿者队伍。

展览期间,广州图书馆还面向公众开展“这很达利”作品征集活动。读者可以模仿达利的作品及人物风格,尝试借助摄影、绘画、手工创作等各种形式,完成一件“这很达利”的作品并向广州图书馆投稿,入选作品将有机会与“达利展”同步展出。相关活动信息将在广州图书馆、广图多元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布。

【南方+记者】王芳 黄楚旋

【剪辑】实习生 陈文夏

【摄影/摄像】苏韵桦

【通讯员】林雪芳 詹田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