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首次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通过领导点题、科室约题、镇街荐题、学校报题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市镇校三级力量揭榜挂帅,攻坚克难,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破解一批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经验,挖掘推广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东莞教育改革攻坚系列报道,总结、剖析优秀项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用改革的力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为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法对接等问题的解决,东莞理工学校积极探索“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大力推动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协同企业探索创新质量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的核心问题,提升产教融合实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多元主体多方协同
共聚合力培养人才
东莞理工学校从建设总体思路上利用“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高水平育人的模式,引进行业内龙头企业,由学校负责投入场地的基础建设和安排教师承担公共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企业投入设备和高水平技术人员承担专业技术教学,共同培养该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东莞理工学校提出的“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高水平育人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也有利于更充分地激励学校、行业(企业)参与的热情,推动多方健康发展。
试点先行,引领发展。根据调研结果和市场需求,学校以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为试点,以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了高水平医疗器械实训基地,开展渗透型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基础,执行以“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技术层面的高水平、高能力和学校在基础能力培养、素养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前瞻性,实现医疗器械营销与维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
除此之外,为保障改革的推进,东莞理工学校结合本校的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创新性地提出质量功能理论(QFD)和需求分析技术(KANO)体系,利用该体系监控学校所有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运行,确保所有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大胆创新有序推进
推动产业教学双赢
为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东莞理工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创新,既保障教学进步,又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产教共赢。
一以往的专业建设思路,学校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课程,辅以基础课、素养课等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在学生能力提升上,企业安排了一线技术人才、大国工匠、专业教授与学校专业课教师组成“理论教师+实训导师”的双师教学模式,实行高频率实景实机操作训练,这也有效破解“企业基本不参与或少量参与专业教学”的问题。
另外,企业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与岗位需求,引用现代“师徒制”,对教学进行整合与重构;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和功能开展行业人员培训工作,让企业业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师生学习工作案例三者同步进行,既让学生提前“上岗”,又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促进了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首创的EPP产教融合基地评价体系,为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该体系制定了15项基地建设指标,对属于“企业高端技术的参与”“能承担产品的研发项目”“有教学与认证能力”等3个指标进行了重点督查和质量监控,确保整个基地建设能高质量完成,并应用于其他产教融合基地,确保所有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于职业教育“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高水平育人基地建设水平的评价,它已经作为东莞理工学校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部分纳入了该系统,经过专家们进行理论与技术的攻坚,东莞理工学校构建了“促进发展的评价”评价模型,将基地的内部系统、社会服务、基地育人方式和人力资源等作为评定基地育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实现高质量专业和人才孵化
提升校企融合实效
东莞理工学校按照《“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高水平育人基地建设探索》研究与实践的规划,引进高水平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项目,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一大批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不仅有效推动创建高水平专业群的创建,同时,华为鲲鹏产业学院、网易大数据产业学院、腾讯新工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项目也极大促进学校计算机专业群、数字媒体专业群等专业的高速发展,成为提升校企融合实效的“催化剂”和提升骨干专业群建设的“驱动力”。
学校在所有专业推广应用的质量功能理论(QFD)和需求分析技术(KANO)(即QFD+KANO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组织人员对产教融合效果进行逐一的检验评价,了解产教融合效果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产教融合存在问题,有效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并取得实效。对已建成的或在建的产业学院、实训基地都在按照“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高水平育人基地进行运行,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教师能力提升、竞赛辅导、科研成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改革以来,东莞理工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合格率和证书获取率均超过90%,11个专业学生证书获取率达100%,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111项,其中国赛二等奖2项、省市一等奖25项;多个专业的多名教师被聘为相关行业技师、专家;学校与企业合作获得11个实用新型专利……产学研训培走向一体化,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均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
下一步,东莞理工学校将继续探索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有机集合点,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让专业教师充分得到锻炼,让企业借助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自身的产品研发测试水平,促使这个校园和企业共同高速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