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痛就是“二阳”?广东疾控提醒!

越秀政法
+订阅

立夏已至

高温预警,雨水增多

“嗡嗡嗡团”等蚊虫随时出没

近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5月,要特别提防这几种病

↓↓

01

咽喉痛就是“二阳”吗?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目前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已变为XBB系列变异株。XBB系列变异株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流行株。

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在内正在流行的变异株与早期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新冠二次感染和新的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类似,其症状大部分更轻,主要局限在上呼吸道

高龄老人、未接种疫苗和有基础病者仍然是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的高风险人群,要重点关注和管理。新冠、流感等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等,都可能表现为咽喉痛等症状。因此,目前若出现咽喉疼痛,需摸清病因。

 防病指引 

做防护: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

早排查: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02

流感

专家提醒:目前我省流感活动水平开始回落,预计5月底前回落至流行间期水平。

 防病指引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戴口罩:如需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通风不良、医疗机构等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勤通风:家中、托幼机构、学校班级等场所每天尽可能保持开窗通风。

避免接触: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减少传播: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接触家庭成员时需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03

手足口病

专家提醒:

5月我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较4月有所上升,重症与死亡病例、暴发疫情风险将有所增加。

重点防控场所为托幼机构。

 防病指引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少聚集: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处玩耍,如室内儿童游乐场等。

勤清洁: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其他生活用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疱疹或皮疹,如有,应尽早就医。

远病患: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避免亲密接触病人,不建议跟病人拥抱或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避免感染。

04

登革热

专家提醒:

目前东南亚各国登革热疫情总体较去年同期上升。

“五一”假期人口流动性增大,随着气温上升及蚊媒密度逐步攀升,我省登革热输入导致本地病例的风险增加。

重点防控地区为珠三角以及粤东、粤西等地。

 防病指引 

消除蚊虫孳生地

  • 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 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

  •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防蚊灭蚊

  •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 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05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

专家提醒:

5月我省麻疹、风疹、水痘疫情将呈上升趋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麻疹、风疹、水痘存在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可能。重点场所为学校、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聚集地等。

 防病指引 

学校等集体单位预防

  • 学校等集体单位应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开窗通风及日常消毒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 一旦出现病例,须及早严格隔离病例、及时消毒、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防控措施。

家庭及个人预防

隔离病患

  • 麻疹病人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出疹后14天。

  • 风疹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

  • 水痘病人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24小时内皮肤、粘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

接种疫苗

  • 麻腮风疫苗:目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当中的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免费接种2剂次,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 水痘疫苗:适用于1岁及以上水痘易感者。我省水痘疫苗的常规接种程序共接种2剂次,第一剂在12-24月龄接种,第二剂在4岁-6岁接种。水痘疫苗在我们省是非免疫规划疫苗,公众自愿自费接种,个别城市纳入当地免费接种项目。

06

猴痘

专家提醒:

目前猴痘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期日、韩等邻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均出现猴痘本地传播,随着我省国际航班逐步恢复,出入境往来人数增加,发生猴痘输入性疫情的风险有所升高,需保持警惕。

 防病指引 

一般居民不必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07

食源性疾病

专家提醒:

5月我省处于雨季,温暖湿润的天气容易导致毒蕈大量生长,需警惕采食野生蘑菇引发食物中毒。

春季(2-5月)为河豚鱼中毒高发期,需警惕食用河豚鱼致病死亡的风险。

5月气温逐渐升高,降水较多,需警惕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防病指引 

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不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切勿拼死吃河豚: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遵守食品安全要点: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如有吃剩的食物,应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

陌生野菜不能采,注意辨别有毒植物:在广东,常见的野菜有蒲公英、苦麦菜、野茼蒿、白花蒿、荠菜等。部分野菜存在易混淆的有毒品种,需谨慎辨别。

  • 毒芹:茎上有沟,下有暗红斑点,开白色小花,整棵散发臭味,其有毒成分是毒芹素,全株均有毒,其中根茎最毒,儿童误服10g可致死,对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力,国内外常有关于动物食用毒芹中毒的报告。

× 毒芹 ×

水芹

  • 曼陀罗:别名大喇叭花,植株较高,约0.5-1.5米,全株均有毒,种子毒性最大。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食用和外敷曼陀罗叶均能引起全身性中毒,一般在食用30分钟后出现症状,多为急性突然发病。

× 曼陀罗 ×

  • 滴水观音,又名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大型常绿草本植物。海芋茎和叶内的汁液有毒,含草酸钙、氢氰酸及生物碱。误食会引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皮外接触会引致痕痒、麻木及发疹。

× 海芋 ×

芋头

  • 采摘野菜时,注意不要在环境中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采摘,例如公路、污水沟、化工厂等。同时,农田或公园区域的野菜也需要谨慎采摘,这些地方可能被喷洒了农药。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旺盛,也不能代表其食用的安全性。

  • 此外,采摘野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保护生态,不要过度采摘同一区域的植物,野菜有根系的时候尽量保留,不要连根拔起。

采摘野菜谨慎吃,莫贪嘴

  • 清洗后煮熟再吃:采摘野菜后尽量及时食用,不要长时间存放,避免变质,食用之前清洗摘净。

  • 特殊人群需注意:食用野菜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除了与野菜的种类、食用量有关之外,也与个人体质有关。

  • 如鱼腥草、野生小蒜等野菜含有大量挥发油等植物活性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一些易过敏体质的人食用马齿苋后,如果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

  • 另外,春季的野菜大多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多数野菜属于寒凉食物,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食用。

食用野菜中毒怎么办?

  • 停止食用、催吐、就医

  • 食用野菜后有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立即停止食用。

  • 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及时进行催吐。

  • 携带剩余野菜及呕吐物,及时就医。

    来源:央视新闻、广东疾控、广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