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首次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通过领导点题、科室约题、镇街荐题、学校报题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市镇校三级力量揭榜挂帅,攻坚克难,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破解一批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经验,挖掘推广基层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日报从即日起推出东莞教育改革攻坚系列报道,总结、剖析优秀项目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用改革的力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深入推进“中高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探索形成“五环递进式”操作体系,实施“工学六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配套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系列管理制度,有效破解中职生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鲜明的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
创新“中高企三元协同育人”机制
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为解决人才培养主体单一、缺乏协同育人机制的问题,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牵头,联合高职院校、知名企业共同实施“中高企三元五年职贯通培养”,通过中职、高职、知名企业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4个、共同开发课程41门、共建实训室7间和共同教学等方式,实现企业深度参与技术人才培养各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开创人才培养新路径。
具体而言,就是依托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携手高职院校、知名企业共同实施“中高企三元五年贯通培养”,打造高品质职业教育。
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学校联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市三友联众公司开展了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采取“2+0.5+2+0.5”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2年于中职学校学习课程,第5学期到合作企业开展实岗训练,接着回到中职、高职专业学习2年,最后一学期再回到合作企业开展项目化专业实习,随即留到合作企业就业。五年里,中高企三主体全程参与学生培养和实训,切实培养学生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既能够服务合作企业,又可以真正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保证合作三方的利益最终达成。
实施以来,中高企之间的合作一直呈现可持续高效运转的样态,这其中的关键是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机制引入了多元育人主体,打造了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在其他9个三二分段专业班也以同样的形式实行“中高企三元五年贯通培养”,充分利用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培养更多更优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取得良好的效果。
探索“五环递进式”操作体系
推动培养模式应用推广
紧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还探索构建了高水平校企合作的“五环递进式”人才培养路径。其中包括:“一环初步式:精准定位培养目标”“二环起步式:校企共建培养方案”“三环双导式:教师、师傅双重指导”“四环实践式:工学交替的科学安排”“五环评价式:多元综合评价”。
校企共同制定了14个人才培养方案、41门共同开发课程、7间共建实训室等,实现企业深度参与技术人才培养各环节,
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搭台架梯”般全程赋能学生成长。同时,学校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现代学徒制的科学运作和理论引领,形成了可推广借鉴的经验。
为推进人才培养,学校采用了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校企双向介入的合作新形式,融合新型学徒制,在各专业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专班培养模式。其中,“校中厂”共计引进企业3800多万设备投入运行于“工学结合”教学环节,“厂中校”累计由企业提供1600多人次岗位服务于本校学生专业对口实习、就业。
在此过程中,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总结归纳了高水平校企合作的办学特征、教学特征和核心要素,根据“五环递进式”实践操作体系,编写并实践了高水平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制度,为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参考。
实施“工学六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让人才的“蓄水池”更充盈、更有效赋能校企双赢?针对高端技能人才的成长需求,学校实施“工学交替六融合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六大融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水平校企合作中,教师能力提升是产教融合的关键一环,也是激活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在长期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充分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标准融入工学结合中来,让企业资深师傅参与技能大赛的培养训练,学校教师接受最新行业技术的“洗礼”,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推动专业教师团队走出校门,通过组建专兼结合的技术服务团队,利用老师课程开发、技术培训的能力,他们为企业开发制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提升企业员工技术水平,以此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端型技能人才。
在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方面,学校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保障教育的成效。在高水平校企合作运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双方建立和实施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双考核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校企频繁开展行业标准调研,联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推动学生积极提高自我能力、提升岗位胜任能力。目前,校企共同开发的6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已申报成为工业与信息部职业技术认证体系中的官方考核标准;2022年学校共组织认证考试717人次。
不仅如此,通过建设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学校创建了12家名企人才培养基地,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同时获批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助推学校成为首批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也标志着校企合作平台的水平提升。
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校企专班对口就业率高达80%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捷报频传,2022年金牌数排名广东省第一名、全国第三名;教学能力快速成长,学校教师先后主持了7项省级课题、30余项市级课题,模式创新得到10多所学校的复制推广,180多所兄弟学校观摩学习……通过实践和推广“三元五环六融合”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在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成功探索出珠三角经济发展地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新模式,有力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