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瑶族自称“勉”,属中国瑶族四大支系之一的盘瑶支系,其语言(瑶语支系)分布地区最广,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许多瑶人的语言相通。1984年始,居住于美国、泰国等国的瑶族同胞,曾多次派代表来乳源寻根问祖,凭借其族谱和相同语言,续上中断400年的宗系。广西金秀、田林以及湖南江华、云南河口等地的许多瑶族人都自称其祖先来自乳源瑶山。
乳源瑶族是从迁徙中走来的民族,在“耕作一山过一山”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瑶族文化从始祖崇拜到祖先崇拜,发展出万物有灵的民俗信仰,形成以祖先崇拜为根本,瑶客文化并存,多种文化形态独立发展又互为贯穿的过山瑶文化。广东省瑶族文化(乳源)生态保护实验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乳源瑶族自治县所辖的九个镇,全县共有116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
《广东省瑶族文化(乳源)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于2019年11月获批准实施。自规划实施以来,乳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财政先后列支超过100万元用于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同时,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2000万元用于完善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2021年在农旅小镇扶持设立瑶医瑶药一条街。2022年投入1000万元,在瑶街建成面积近2000平方米,集展览、演艺、教学、互动、研发、销售、交流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首个非遗文创孵化基地。调整设立了独立建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过山瑶文化研究中心、瑶医药发展中心。扶持县瑶族刺绣协会、瑶绣文化促进会、瑶族海外联谊会和(世界)过山瑶语言文化研究学会等民间团体投入项目传承保护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力促进了乳源瑶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筑牢了广大瑶汉同胞精神文化家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不断得到高质量的回应。
实施整体保护 留住美丽乡愁
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过山瑶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设立的特定区域。保护区规划管理时长为10年。
为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乳源先后出台了《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乳源瑶族自治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等措施,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先行区建设。
民族文化研究记录成绩斐然。先后在乳源举办了过山瑶文化起源与传承发展暨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大布峒瑶族历史文化研讨会、全国瑶医药学术交流会等文化研究研讨活动。实施国家语言保护工程暨瑶族语言文化典藏课题研究、乳源瑶族音乐舞蹈课题研究、乳源瑶族姓氏文化研究等多个瑶族文化研究项目。
结合课题研究,乳源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3项、市级8项、县级7项;获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4人、市级18人、县级21人。全县建成省级非遗工作站1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2处、建立非遗孵化基地1个,有效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让非遗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走进乳源,县城欣欣向荣,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瑶家吊脚楼、特色瑶族建筑在瑶族新农村、瑶族社区形成特色建筑群,传统村落肌理依然,非遗散发的人文气息让新农村、城市社区的乡愁未曾远去。
推动活态传承 激发创新活力
“正月桃花开……”朗朗上口的瑶族民歌飘荡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园里;悠久而深沉高亢的瑶歌在乳源河畔荡漾;一群瑶族妇女在大榕树下边刺绣边与瑶家男士对瑶歌……
近年来,乳源通过举办非遗少年说、少年写、少年画以及开展瑶山题材、非遗题材的文化艺术创作,推出《瑶花花开》《瑶绣谣》等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以及在学校推广的长鼓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实验学校、东坪小学、游溪柳坑中心小学、幼儿园等学校开设瑶绣、瑶舞、瑶歌瑶语课程,大力推动瑶族文化传承进校园。
乳源持续开展瑶族盘王节、瑶族十月朝、瑶绣技艺传承培训及展示活动,举办拜盘王传统舞蹈培训、“绣美瑶乡·非遗时尚”文创设计、电商培训等,推动传承教学进社区。
乳源还发挥瑶族刺绣工作站的共建优势,以及非遗文创孵化基地的资源优势,促进非遗产业化、市场化。创作集民族文旅体题材音乐作品《飞越南岭》《南岭赞歌》以及瑶族双语歌曲《念民党恩》获得2021年度韶关市群众文化艺术作品评选一、二、三等奖。推出瑶族刺绣少儿歌曲《瑶绣谣》,持续擦亮“激情广场·幸福乳源”系列演出、“大众创艺·多彩新时代”群众文化艺术大赛、打造了“瑶绣+时尚设计,让传统工艺绽放时代华彩”广东服装服饰优秀案例。由民间工作室创作的瑶绣文创产品《瑶绣提包》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创产品展。国家级传承人邓菊花瑶绣作品入选中国非遗馆。
非遗促进乡村振兴成效日益凸显。乳源设立了大布腐竹和瑶山茶2处乡村非遗工坊,苦爽酒酿造技艺、瑶族刺绣等多处传承人创业工坊。在游溪镇建成了集公共文化服务、文旅展示的瑶客共生发展空间。用好“土”办法,留住美丽乡愁,必背村2020年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做好“瑶”的文章 推动文旅融合
立足世界过山瑶之乡的文化方位,乳源孵化培育瑶族歌舞、瑶族刺绣、瑶族医药等特色产业,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瑶”文化和“瑶”经济协同发展。持续举办瑶族十月朝、瑶山采茶节、瑶族山歌会和音乐节、非遗研学游等活动。圆满承办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造大桥镇大村旅游特色村、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以万科帮扶乳源契机,打造省级非遗项目IP,以瑶族刺绣工作站、非遗孵化基地联合推出的瑶山长鼓情、瑶木兰、瑶山茶系列文创产品,以及瑶木兰、瑶汉天地等服饰品牌,亮相2023非遗品牌大会。
未来,乳源将继续以《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为指引,大力唱响世界过山瑶之乡文化好声音,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创新的实验区建设,深度推进文旅融合,着力书写特色文脉,让瑶族文化烁古耀今。
【南方+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邓雄华 王安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