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深圳市光明区积极推动补充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整改,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提前部署,量质并重,优化耕地布局
2019年以来,光明区结合耕地分布和发展需求,按照“量质并重,规模连片,优化布局”原则提前开垦部分集中连片耕地,并在2021年度变更调查中已被认定为新增耕地,优化了光明区耕地布局。同时,对2017版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全面核实,着重针对重大建设项目内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研究,整理涉及重大项目调出等问题,把握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契机,将提前开垦且符合“三区三线”划定要求的新增耕地划入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中。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后,深圳市光明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更加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集中建设区域相对独立,既提升耕地管理的便利性,又能为光明科学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光明小镇航拍图
光明小镇内永久基本农田
建章立制,明确责任,推动永久基本农田整改
按照永久基本农田整改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制定倒排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问题清单和行动计划,建立“一日一统计、一周一调度”的动态协调机制。针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葡萄、石斛经济作物等历史堵点痛点问题,找准解决问题关键,经过多方协调,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投入资金灵活处理赔付诉求,圆满完成1560亩补充耕地及2362亩永久基本农田整改。
光明区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工作推进会
光明区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实地调研
光明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在2021年国务院大督查耕地保护成效评分中获满分,并于2022年6月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获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为全区用地指标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高效监管,加强耕地日常监督
加强对违规占用耕地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耕地“非农化”行为的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追究责任。对在土地卫片执法中发现的违法占耕图斑和乱占耕地建房图斑及时进行整改,防止耕地流出;夯实智慧查违模式,全面启动无人机项目,共设置280个监控点,无缝覆盖光明区除国有土地监管范围以外区域,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重拳打击,把消除违法状态作为衡量卫片执法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严格依法履行土地管理属地主体责任,建立查处整改台账;加大投资兴建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推动水利工程和碧道建设,加强农业用水节水管理,确保蓄水安全。
光明区全景数据比对系统
光明科学城展厅周边耕地
强化主体,创新机制,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
为强化监管主体,实施“一揽子”管护,成立区属农业公司,对已完成整改并回收经营权的基本农田地块加强后期管护。率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同步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在市场网上线运行的同时,推出了首宗农用地租赁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租赁试点并取得圆满成功,实现通过平台租赁农用地的创新租赁方式。探索符合光明区实际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以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为出发点,推进光明小镇试点规划建设,严格落实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与智慧农业,打造集科技农业示范、生态产品供给、农耕文化传承及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科技田园。
光明小镇内连片耕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