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座以蝉茶盛名的县城。
我是广东省河源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韩江上游,是韩江的发源地。
英德红茶、紫金蝉茶、凤凰单丛茶是广东三大名茶,我的蝉茶就是其中之一。
我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有汕湛、河惠莞两条高速交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交通圈。
我曾获得很多荣誉,“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蝉茶之乡”、“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些都是我的名片。
我的信息
姓名:紫金
县龄:109岁(1914年改名紫金县)
面积:3635.13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75.19万人
本土语言:客家话(紫金话)
地区生产总值:147.78亿元(2022年)
家庭成员:下辖紫城镇、龙窝镇、九和镇、上义镇、蓝塘镇、凤安镇、义容镇、百埔镇、黄塘镇、敬梓镇、水墩镇、南岭镇、苏区镇、瓦溪镇、好义镇、中坝镇,有16个乡镇、272个村(社区)。
我的历史文化
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孙中山先生先祖入粤祖籍地。
明隆庆三年(1569年) 朝廷批准长乐县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设立永安县,取永远安定之意。因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相同,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117年设县,民国3年(1914年)广东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因县城有紫金山而得名),我的名字诞生。
我种植茶叶的传统习惯历史悠久,逾700年前已开始种植茶叶,产于紫城镇黄花村海拔800多米的崖婆咀,是明清时期东江三大名茶之一,远销省内外和港澳地区,出品有紫金绿茶和紫金红茶。
我拥有金萱、翠玉、云南中小叶等近40个茶叶品种,其中金萱种植面积占八成左右,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6.5万亩。
我是广东省名副其实著名的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徐向前,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彭湃,刘尔崧等革命烈士铸造了红色紫金的历史丰碑。
我是全国最早成功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并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区之一,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区之一,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举行武装暴动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全国最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广东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地区之一,河源因此有了“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美誉。
我拥有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镇。苏区镇(炮子乡)内有紫金县总农会旧址、炮子乡农会旧址是现存最早的农会旧址。1987年被公布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2011年被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我的历史遗迹和民间艺术丰富,苏维埃政府旧址、“血田”遗址、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堂、南岭德先楼、邓缵先故居等20处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被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紫金花朝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紫金县铸铁技艺和紫金县椒酱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的现在
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我积极探索经济腾跃发展的新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升级和品质提升。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拓展产业发展的广袤空间,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黄金30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47.78亿元、同比增长2.6%(居全市第2位)。
产业方面,我拥有紫城工业园、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平台托举万千商机,新电子、新材料、新制造、新医药等板块汇聚浩瀚智慧。2022年累计引入83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达490.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8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5.4193亿元、同比增长5.7%(居全市第2位)。
预制菜产业园方面,我是集生产、研发、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项目用地面积29114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65454平方米。
紫金蝉茶方面,我拥有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蝉茶之乡、中国首届斗茶大赛区域品牌金奖等称号。2018年,紫金茶叶产业园成为第一批15个省级现代产业园之一。2020年,我成功创建茶叶省级科技园区。2022年6月,成功创建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我有广东十大(茗)名茶5个、广东十大好春茶获奖茶样20个、茶叶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5个。
我的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茶叶基地6个、百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基地65个),丰产面积4.3万亩,有中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广东省生态茶园16个、茶叶省级专业镇2个、欧盟认证茶企1家、美国FDA认证茶企2家、无公害认证茶企27家、有机认证茶企15家,是广东省内实现无公害、有机生产率比较高的产茶县区。品牌价值超35亿元。
我积极贯彻“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理念,鼓励茶企进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鹰峰山茶旅基地)、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紫金客茶谷、龙王绿茶旅基地、紫金县兆达农庄)。2022年,涉茶行业旅游接待超45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4.5亿元;紫金客茶谷获评广东省森林旅游品牌地。2022年5月,“蝉茶之乡·甜蜜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我的环境
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生态秀丽、空气常新,森林覆盖率达76.7%,广东省第三大林业生态县,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省级白溪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北面17公里的白溪村,面积为5755.5公顷,野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保护区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资源就有163种,包括小灵猫和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柄石杉、福氏马尾杉等21种。
今年5月,国际专业学术期刊《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在线发表了河源堇菜相关论文。“河源堇菜”植物是第一个以“河源”命名的种子植物,个体数量十分稀少,仅在我辖区域有一个分布点,是继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后,在河源发现发表并命名的第三个植物新物种。
我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御临门温泉度假村,3A级景区苏区革命旧遗址群,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5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个,广东古村落1个。
我的交通
我是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双示范县”的县区。
我毗邻大湾区,处于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圈层,交通体系内畅外捷,河惠莞高速与汕湛高速构成“融湾”“融深”的黄金通道,河紫高速、河惠汕高速和深河高铁加快谋划建设。
我的美食
我的饮食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形成“烧、香、熟”为主的特点,品味偏咸。
我有八刀汤这道客家名汤,是客家人对猪肉的完美演绎。用新鲜猪心、肺、肝、肾、舌、粉肠、腰枚肉和隔心肉等猪的八个部位的肉一起加工而成,名曰“八刀汤”。用料十足,食材新鲜,一碗浓浓的八刀汤,无论是喝汤的人还是做汤的人,心中都盛满了对美食的热爱,对家乡的牵挂,对生活的向往。
天光牛肉是我们一般傍晚至天亮才供应,以黄牛牛肘肉为原料,切成薄块,置盘中,佐以香料调配,待用时加少许姜片炒熟即食,美味可口。紫金一般傍晚至天亮供应,谓之“天光牛肉”。
酿鸭饭是我们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色,在酿鸭饭里,镌刻着客家人悠长兴盛的历史与人文,更有饮食与习俗的融合。作为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酿鸭饭一直都张开双臂,用开放的姿态等待着,天南地北的客家人,重温一口百年滋味。
紫金牛肉丸我的特色美食之一。紫金肉丸甲天下,龙窝肉丸甲紫金,咬一口肉丸,丸子的汤汁顺着牙根,肉香味瞬间填满口腔,令人欲罢不能。新鲜的猪肉无需任何添加剂,把猪肉搅打成劲道细滑的肉羹,再经师傅的一双巧手,将肉羹做成如鸡蛋大小的丸子,放入水中煮十分钟左右,紫金猪肉丸就大功告成了。尽管制作步骤繁复,但当猪肉丸入口的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我的伯公坳凉粉制作技艺已有150多年历史。这种民间小食口感甘、香、韧、滑,风味独特,清热解暑,深受人们喜爱。
紫金春甜桔是我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83年,由紫金县科技局与农业局从“三月红”桔树中选育出来的新株系,经广东省水果专家技术鉴定的优质稀有水果。2020年12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紫金春甜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我的目标
风起大湾区,势聚紫金山。
我昂首阔步新征程,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崭新时代逐梦远航。
我全力打造一流的投资平台,锤炼一流的政务服务,构建高效、服务、便民的营商环境,让世界爱上这片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革命老区、深圳特区、实力湾区助力,与万千群众交汇聚集成崛起的磅礴力量。
我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思路,今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全力推动“四大平台”提质增效。推动总投资196亿元、年度投资34.1亿元的4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不断壮大工业经济体量。
我组建了工业、农业、文旅产业3支招商小分队,实行专业化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以上。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力争全年工业项目签约40个以上,动工25个以上、投产20个以上、上规15个以上,不断壮大工业经济体量。
我深入实施茶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推进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建设,不断擦亮“中国蝉茶之乡”金字招牌,带动丝苗米、柑橘、南药、畜禽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我将温泉、红色、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起来,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红色苏区、永安古城、黄花古驿道、紫城冰臼群等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加快东南五镇旅游公路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我还聚焦县域、城镇和乡村,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今年4月正式启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创先争优活动,拿出3000万元作为活动启动和奖励资金。着力抓好城南新区“四横三纵”交通路网、县“三馆一中心”、秋香江一江两岸等项目建设。
同时,大力推进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加强白溪、鸡公嶂等自然保护区管控,做好林分改造和林相提升工作,加快桉树林改造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全县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是一座“蝉茶之乡”,
欢迎走进紫金、投资紫金!
【撰文】张浩森
【统筹】魏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