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明月出天山,照见援疆情

南方日报出版社
+订阅

天山

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积极作为。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广东援疆人奔赴新疆,至2022年,已有十批援疆人才来到这片热土挥洒汗水、用心耕耘,在给受援地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收获了当地人民的满满真心。

援疆岁月长,粤新情谊深。在援疆过程中,广东援疆人将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形之于文字,定格于图像。一篇篇、一幅幅时光印迹,记录下新疆的发展,人民的深情。

《明月出天山:广东省援疆干部人才作品集》将这些文字和图片汇集起来,以心得体会、散文诗歌和摄影作品等形式,真实生动地讲述丰富多彩的广东援疆故事。


书名:《明月出天山:广东省援疆干部人才作品集》

编者: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

出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定价:88.00元

包邮价:68.00元

目  录

第一篇 学海无涯

又上天山

援疆路 成长路

大道如砥 接续奋斗

走好现代化赶考之路

为喀什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按下援疆工作“快进键”

守的是人民的心

把中医技术带到祖国边疆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第二篇 “援”来有你

顽强的生命

我眼中的兵团

生活远比艺术更精彩

文化润疆 教育铸魂

援疆感想

点亮致富梦想

国有召,不辞天山远 忆初心,一生援疆情

援疆花开别样红

涨粉

古丽米热的梦想

祖国边陲洒热血 大爱无疆留真经

用科技为当地人民健康护航

平凡的坚守就是伟大

小小新梅带动大发展

“疆”来

师者烛心 照亮边疆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让南疆各族同胞在家门口看好病

伽师兴业孵化基地企业党校诞生记

推动产业集聚 展现援疆担当

退伍不褪色 援疆立新功

难以忘却的驰援伽师抗震战“疫”

一片菜叶承载粤喀深情

文化沁人心 歌谣溢共情

微光如炬 携爱前行

“援”来有我 一往情深

争分夺秒护心跳 援疆年余逐见效

躬身入局 打造带不走的“双师”队伍

留下一支能胜任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援疆路 女儿情

拳拳赤子心 殷殷融媒情

中国梦 援疆梦 我的梦

“古丽娃娃”诞生记

创情境 传知识 播思政 铸灵魂

好雨知时节

乐其中 伴良友 齐协力

加强课题研究 助力科学援疆

老麦变了

可爱的阿娃古丽•依米提

医疗援疆 健康共享

民族团结一家亲 汇景明德心连心

培育南疆龙狮少年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永恒屯垦 不朽胡杨

愿做你们生命中的贵人

援疆生活的苦酸甜

医者初心

同心战“疫”聚云端 拨开云雾见月明

希君生羽翼 一化北冥鱼

万里飞赴育桃李 唯愿南疆留芬芳

新疆再见 是再见

师生间的“必修课”

牢记使命,不忘嘱托,把援疆工作踏实完成

援疆之自我问答

南疆盛开“红棉花”

天门山

万里援疆 赴一场心灵之约

因地制宜,才能因材施教

遇见南疆 邂逅兵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追梦路上 打造“教育援疆34351模式”

胡杨刚劲驼铃响 传过天山记“郭妈”

教育援疆 行之高远

诗语传边疆 教育师先行

愿有岁月可回首

红棉吉他和新疆的故事

予人所需 成人之美

粤疏一家亲 体育传真情

光荣与梦想

粤新一家亲 两度援疆情

万里征程守初心 倾情援疆终不悔

一辆遥控车

传承红色星火 支教逐梦前行

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的援疆情

图书馆是一座坚固的民族团结之桥

凡人微光 点亮风雪援疆情

迢迢援疆路 悠悠援疆情

传扬“粤菜师傅”工程 助力南疆乡村振兴

馕的故事

愿做沙漠胡杨 用心用情陪孩子成长

南疆孩子也会画国画啦

第三篇 诗话天山

七绝

援疆赞歌

援疆路上满豪情

广东援疆

援疆感怀

共度•援疆情

莎车吟

赠粤新人

诗两首

诗四首

诗两首

西域援疆情

胡杨

胡杨传奇

听从一颗幼稚的心

我爱祖国的南疆

赞胡杨

援疆组诗

原创歌曲三首

援疆的夜

极目千里秀 沧桑不老翁

丰收

第四篇 时光印迹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美好新疆

创新援疆工作载体

推进文化润疆工作

提升医疗援疆水平

培育致富带头人

助销新疆优质农产品

喀什胡杨林

散文选读

十年援疆 百炼成钢

黄晶(广东省前指驻疏附县工作队援疆干部)

广州对口帮扶疏附的这十年,穗疏两地结下深厚情谊,长久以来疏附也被当成“广州第十三个县”来建设。在疏附县内,随处可见广州的身影。从喀什市穿过八里桥一进县城,首先看到的就是投资数十亿打造的广州新城。转入新城,仅路名就让你怀疑是不是回到了广州:花城大道、天河路、越秀路、黄埔路、从化路……沿着广州新城辐射开的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企业也坐落在附近。这些区域经济块的打造非朝夕所能完成。我记得刚到疏附县那会儿,在企业里听到老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历届广州援疆工作队的支持”。起初,我总把这些当成恭维话。三年来,我已知此话非虚。三年的疫情,见证了企业在援疆资金支持下突出重围的坚挺和强韧,对于当下仍然能够在疫情中逆生长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激励。

三年来,虽然有疫情的侵扰,但是援疆工作却从未落下进度。挑战总与机遇并存。这便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于是,在这三年中,毗邻喀什市的吾库萨克镇建设如火如荼。夜幕降临,走进吾库萨克镇一公里长的民族团结街,路两旁的琉璃灯如千万条垂下的会发光的枝条,与两侧平改坡的房顶围绕的灯带一齐将道路衬托得极具浪漫氛围。这里引进了广深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目标市场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及果蔬供应基地。正是在这个基地,疏附县的老百姓第一次看到了粤果疆栽成功的岭南水果——火龙果,第一次看到了培育的新品种草莓——白雪公主,第一次看到了广东豆苗。农业氛围的吾库萨克镇还弥漫着音乐的气息。疏附县民族乐器村就坐落在镇政府对面。三年期间,这里被重新翻新和修缮,建成了乐器制作区、展示区和表演区于一体的多功能村落。陈列馆收藏了两项吉尼斯纪录:世界最大的热瓦普和弹布尔(两种乐器)。进疆之初,我曾拜师学习热瓦普,但是才刚开始就因疫情和诸多事务停止了。现在看来,已无机会再学,于我是深深的遗憾。

三年来,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文化润疆。我记得,刚到喀什就被领着参观了喀什古城。一路上,我们跟老人打招呼,他们听不懂;跟中年人打招呼,似懂非懂;只有跟小朋友打招呼,才能够交流顺畅。当时,我觉得特别奇怪,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不仅仅是喀什古城的居民,疏附县很多居民也是这样,可见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三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如沐春风,剪纸、书法、舞龙、舞狮、戏曲等让学生们乐在其中。不仅如此,疏附的孩子们还将舞龙舞狮玩出了新高度,在全国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乐于看到这样的场景,来自广东的师傅带着维吾尔族的孩子们登顶冠军,这不正是文化润疆的生动体现吗!我在想,中华文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血脉的同根同宗,经千年而不散、历沧桑而不乱。三年来,每逢过年我们都到亲戚家包饺子、贴对联、挂灯笼。张灯结彩的门庭廊院,一时间显得特别温馨和喜庆。我记得,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带着两个儿子学着包饺子。当各色面皮的饺子煮好端上来时,女主人开心地说,这是他们一家第一次吃到饺子,很“亚克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饺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义。除夕之夜,窗外雪落无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着饺子,那时的饺子是喜乐团圆;儿女常年打工在外,当风尘仆仆赶回家里,年迈的母亲给儿女下一盘饺子,那时的饺子是慈爱祥和。千百年来,饺子总是出现在最动人的地方,用最质朴的形象包含最动情的况味。所以,当听到女主人说的那声“亚克西”,我就感悟到文化的流通是永远无法阻隔的。

(节选自本书第二篇《“援”来有你》之《“疆”来》)

诗歌选读

赠粤新人

冯仲元(广东省前指社会事务与保障处借调人员)

遥想当年赴万里,逐梦天涯未曾停。

历经风霜和雪雨,奋战沙尘斗疫情。

维护各民族团结,勠力助西部振兴。

跨越大漠与戈壁,丈量雪域和草地。

扶持产业赋科技,提升医疗促教育。

一十百千万工程,遍地粤新人足迹。

而今匆匆逾三载,不忘使命和初心。

作别天山千丈雪,喀喇昆仑万年冰。

挥别援友暨战友,今朝砥砺再前行。

粤新楼

①粤新人:指援疆人。同时也指粤新楼,即广东省援疆指挥部驻地。

(节选自本书第三篇《诗话天山》)

影像选读

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美好新疆

陈娜(“组团式”教育援疆广州驻疏附支教团援疆教师)

心中的光(维吾尔族女孩)

腼笑

心花怒放

幸福的放牛人(塔吉克族)

古城居民悠闲的生活

(节选自本书第四篇《时光印迹》)

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最新书讯

在“南方+”搜索“南书房”,发现更多精品图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