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推出《潮汕人最爱登的是哪座山?》的投票,得到各界的热烈响应。被誉为潮汕第一名山的桑浦山排名前三。
桑浦山因“昔时同南滨海,北麓遍植桑树”得名。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是汕头、揭阳和潮州三市共有的界山。
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就曾在此山上的书院读书,并曾赋诗:“天凿龙泉洞,峰涵碧海波。石梯斜跨斗,壁字静盘萝。月榻空窥户,莺林可听歌。烟霞怀夙约,岁律愧蹉跎。”
除了翁公书院,潮州先贤薛侃为其师王阳明所建的宗山书院也在这座山麓。这些文人墨客留下的踪迹,在漫漫历史长河里,为桑浦山增添了更多人文气息。
重教之风山高水长
在桑浦山上,有一个著名景点,名为“翁公书院”。 “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年少时便是在此读书。翁万达虽出身寒门,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28岁时考中进士,从此踏入官场,后官至兵部尚书。
翁公书院
翁万达虽是一介儒生,却常年驻守边关,为国建功,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率兵杀敌的精彩传说。
在潮州市金石镇塔下村桑浦山麓,薛侃于明嘉靖十一年,即1532年,建宗山书院,纪念、奉祀已逝世的王阳明,并成为“潮州学派”众多儒士聚集切磋交流学问,讲学传播学说的重要场所,一时盛况空前。
宗山书院
潮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林大钦,与薛侃交游而研习王阳明学说。中进士而未入仕施展抱负,状元及第三年之后即1535年辞职回乡,便一直在这座书院讲学。状元林大钦研修讲学流传下来的文章有《华岩讲旨》,华岩乃书院所在地旧称。
从古代的书院,到近代的书斋、家塾,再到现代的学堂、学校,潮汕地区的文化教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今,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也屹立在桑浦山下。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自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承担起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重任,书院制、学分制、CDIO工程教育、全球引才,结出累累硕果。无数莘莘学子从潮汕这片土地走向世界。
苏六娘爱情故事传唱至今
潮汕有俗语:“好鱼白腹鲳,好菜芥蓝秧,好戏《苏六娘》。”喜爱潮剧的朋友,肯定欣赏过已故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旋秋其表演的《苏六娘·春风践约到园林》片段。
苏六娘传说便是在桑浦山西侧的揭阳雷浦村出生。她不惜冲破传统婚姻的束缚,与恋人郭继春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
自明清以来,民间将苏六娘的故事,编成潮州歌册《金钗罗帕记》《古版苏六娘全歌》等。清代咸同年间,揭阳名儒谢錬(字巢云)赋七言长诗《苏六娘歌》,为苏六娘鸣不平。
如今,苏六娘故居的东厢房被村民称为“姑娘房”,里面有苏六娘和婢女桃花的塑像。位于桑浦山上的苏六娘故居,展示了苏六娘的传奇故事。
除了苏六娘,桑浦山下的物资丰饶,也曾得到过文豪苏东坡的点赞。
相传,潮州名士吴复古与苏东坡是忘年之交。有一天,吴复古要去看苏东坡,想起桑浦山下的“牛田洋青蟹”是本地特产,于是买了几只作为“手伴礼”。苏东坡是美食家,令厨子杀一只老母鸡,熬而取汁汤,然后加米与蟹同煮一锅粥,味道鲜美无比,于是赋诗:“清新有句须留待,风味如君不可忘。”
各种名人故事为桑浦山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行走于桑浦山中,穿梭于层层叠叠的树叶斑驳,颇有辛弃疾赋诗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感叹。
红色革命星火燎原
位于桑浦山上的汕头七日红公园,是为了纪念“潮汕七日红”事件而设立。
七日红公园
周恩来同志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先后四度来到潮汕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在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来到潮汕。7月23日下午,起义军主力进军潮汕,24日进入汕头市并成立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建立工农政权,为期虽仅仅7天,但其意义和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起义军不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潮汕地区的统治,而且留下了一批军事骨干和武器弹药。七日红色政权所播下的革命火种,为当地开展武装斗争、组建红军和创建革命根据地,为潮汕地区后来的一系列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公园内,还有一座为了纪念爱国侨领蚁光炎而设立的纪念亭。蚁光炎是汕头市澄海东里人,泰国著名华侨领袖、爱国主义者和抗日英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带动泰国华侨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后被日伪杀害,为国捐躯,爱国精神可歌可泣。
除此以外,桑浦山还有很多红色革命景点。例如,位于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上西林村的刚克公祠,就是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二独立团驻地旧址。祠中有一处“桑浦山革命斗争史资料展览馆”,生动再现了桑浦山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史。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群众在登山之时,还可以在红色革命景点瞻仰,回顾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岁月。
【南方+记者】沈丛升
部分资料参考:《鮀浦风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