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实施方案,并正式上线“埔e园”平台,这是在全国首创的智慧用能平台。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华南新材料创新园、莱迪创新科技园等5家工业园区签署“埔e园”平台接入意愿书,正式开展园区转供电改造。
黄埔将按计划、分步骤推进全区155家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争取在2023年12月底前完成区属国有工业园区电表改造和平台接入工作,其余在2024年6月底前完成。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三级调研员陈凯告诉记者,根据测算,待全部改造完成后,全区155家工业园区6000家企业将受益。
2个试点园区改革成效初显
2022年,黄埔全社会用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居广州各区之首。
用电量,也是反映工业发展的“晴雨表”。
黄埔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制造业当家,是广州市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用电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与黄埔供电局,先后考察4个转供电先行地区的治理经验,深入一线走访18家黄埔工业园区,组织53家园区管理方和中小企业开展22次集体讨论,经反复论证,创新搭建工业园区智慧用能管理服务平台(即“埔e园”平台)。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该区已先行选取圣力科技园、视联科技园2个园区作为试点,率先为128家企业升级改造264台智能电表。自接入“埔e园”平台以来,所有智能电表运行正常,数据采集即时顺畅,平台自动抄表、自动计费等电费管理功能达到预期效果,仅2023年3月已为2个试点园区企业共节省电费6.1万元,月用电成本较改革前下降13.5%。
霍尼韦尔腾高电子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柳冉冉表示,“上个月园区使用平台计费后,公司电费减少了11%左右,节省了7000元左右的费用,预计全年可以节省8万-10万元左右,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的负担。”
此次改革通过“智慧平台+智能电表”,实现“平台管理、计量装置、收费规则”三个统一,重点解决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收缴方式不统一不透明、计量表计落后、未严格执行转供电收费规则”三大问题,切实为中小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助力扩大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工业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招商引资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统一平台管理,信息透明更便捷
“通过‘埔e园’平台小程序,我们可以查看到公司每月的用电情况、费用明细以及分摊的电费,分摊依据等信息,真正实现了电费收取的公开、公正、透明。”广州麓鹏制药有限公司周帝说。
黄埔搭建工业园区智慧用能管理服务平台,园区管理方可通过平台对园区的户变关系、企业信息、用电数据、能耗情况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园区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升级。
而园区企业则可直接在“埔e园”平台小程序上查询自身用电情况、费用明细以及园区用电总体情况等,并可对园区收费标准执行、账单构成进行校验,如发现转供电加价情况可即时举报违法行为,实现用电信息透明化。
统一计量装置,分时计费更智能
此次改革,黄埔明确要求各工业园区统一为园区企业等终端用户分别安装智能电表,按分表计量电量收取电费。通过统一计量装置,可实现现行大工业用电的分时计费,又利于“埔e园”平台采集数据,将能从源头上解决园区用电计费不准确问题。
“我们园区改造前有80%都是机械表,不能分时计量,不断有企业反映计费不公平,特别是24小时用电的企业,觉得应该按峰平谷分时计费更公平。我们也一直想全部更换为分时计费智能电表,但因为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实施,这次刚好赶上政府有补贴,我们小投资便完成了全部电表改造。”圣力科技园管理方赵志成说。
据悉,黄埔对2024 年6月前按要求完成智能电表改造并接入平台的工业园区转供电主体,按照实际改造的电表数量进行补贴,单相电表补贴325元/台、三相电表补贴750元/台,补贴费用不超过改造总费用的50%。
统一收费规则,自动计费更省心
黄埔在此次改革中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工业园区转供电涉及的电费单价、基本电费、损耗、公摊、供电设施维护费的计算和分摊方式等内容,规定工业园区转供电主体每月向所有终端用户收取的电费总和不得超过其向电网企业缴纳的总电费。
“埔e园”平台将根据最新的收费标准,运用云端数据自动计算电费,既实现准确计费又节省人力成本。“自从有‘埔e园’平台自动抄表、自动计算电费,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计费争议问题了,对于园区企业来说,他们缴费时也能更放心。”视联科技园管理方负责人徐东升介绍。
【南方+记者】刘珊
【摄影】梁文祥
【通讯员】蔡龙波 黄智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