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 | 南海法院:以“数助决策”打造一流司法延伸服务

南海区委政法委
+订阅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将司法大数据深度应用,充分利用人民法院丰富的案例资源,以“数助决策”打造一流司法延伸服务,推动审判执行“案情表”转化为社会治理“社情表”,为“法治”“智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为区域经济“体检”

2022年12月,南海法院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南海区2016年至2021年涉业主委员会纠纷一审案件进行分析,形成了专题报告《司法大数据决策参考》。

“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住户联系紧密,实践中涉及问题较多,法律关系较复杂。近年来,涉业主委员会案件增长较快。”南海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朱道春介绍,为切实发挥业主委员会的沟通桥梁作用,监督各项经费的支出和各项服务合同的履行,南海法院依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对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该报告通过对南海近五年区域内涉业主委员会案件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本市其他辖区进行横向对比,发现涉业主委员会案件在业主委员会主体资格认定、对业主知情权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建议重点化解常见多发纠纷,通过规则、规约保护业主委员会执行权的业主知情权,帮助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合法高效运行”。

在呈报给南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后,该报告获得南海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及批示,并据此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部署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治理工作。今年1月,该报告得到最高法院肯定性批示,并获评全国法院第七届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专题示范应用”一等奖。

近年来,南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大数据应用,通过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展长期合作,从司法案件情况切入,定期向区委报送辖区经济社会运行风险提示,为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定期体检”。法院聚焦区域工作大局,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推动审判执行“案情表”转化为社会治理“社情表”,向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

据悉,2022年,南海法院发出了关于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打击虚假诉讼等多份专题报告,均获上级领导的肯定批示。

为行业发展“纠偏”

“感谢政府!感谢法院!压在心头一年多的大石终于落下来了,我们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今年春节前,南海区柏誉苑项目复工,业主桂先生表示非常高兴。

不久前,南海区柏誉苑项目举行复工复产暨保交付启动仪式,这个曾一度陷入“停摆”的房地产项目,迎来新生,这有赖于南海区一直大力推动打造的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在该体系中,各部门、辖区从土地交易流转、规划建设、销售租赁、售后管理对南海房地产全流程开展监管,构建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让大量房地产纠纷案件化解在诉前。

执行法官对烂尾楼盘进行现场调查

该体系的成立,南海法院是重要的推动者。

南海是佛山房地产发展最活跃的区域,法院作为纠纷处理的关键一环,必然能从司法案件中发现问题。2019年,通过司法大数据分析,南海法院发现新受理的房地产案件年平均增幅高达30%,总体呈现涉及人数多、牵涉利益大、矛盾尖锐、持续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为切实加强源头防范和综合治理,南海法院以近年来受理的典型案件和数据为样本,深入分析研究后认为南海涉房地产群体性纠纷的主要风险有准入门槛低、责任认定不清、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提出要加强土地开发项目管控、强化预警机制建设、健全监管等七点防治建议,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发出后,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周密筹备,2021年,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南海区委政法委牵头,南海法院积极推动,南海区打造了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覆盖土地交易流转、规划建设、销售租赁、售后管理四个阶段。该体系还打通了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人社等职能部门的监管数据“脉络”,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健全监测机制,让房地产全生命周期实现动态监管、智慧运行。

去年,南海“问题楼盘”系列案件经过南海区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的综合治理,近80%的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大量未诉纠纷止步于诉前,切实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为社会治理“预警”

为更好地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11月,南海法院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服务社会治理的功能,归纳类型案件特点,发布《南海区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审判白皮书(2017年至2021年)》及典型案例。

“白皮书运用数字机器人抓取字节信息的方法,完成全区2017年至2021年审理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数据统计”,南海法院民事审判五庭庭长徐可帆介绍。

白皮书数据显示,南海法院以诉讼方式处理的涉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数量逐年下降,从2017年的1902件下降至2021年的756件,简易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从2017年的65天压缩至2021年的29天,服判息诉率近8成,生效文书主动履行比例上升。

经类型化案件分析,白皮书指出,南海区交通运输安全领域暴露出5大方面的新问题,如新型交通参与者发生交通事故占比上升,尤其是与电动车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概率明显上升。此外,涉道路交通事故的虚假诉讼现象频发,去年以来,南海法院依法对6件涉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8名参与虚假诉讼的当事人、案涉方(包含汽修公司、租车公司等)作出司法处罚。

针对这些问题,南海法院在《白皮书》中提出加大交通安全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对交通事故“高危”群体开展宣传教育、加大交通事故领域虚假诉讼打击力度等对应建议,从源头精准预防纠纷产生的风险。

“白皮书指出了交通安全领域值得引起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参与白皮书发布会的南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国华表示,“面对道路交通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交警部门将加大关注,同时强化与法院等部门的合作联通,共同打造南海安全文明出行环境。”

去年,南海法院还针对多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案件做了深入调查研究。

“近4年,南海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共审结该类案件166件610人,涉案总金额超9800万元,涉及被害人1492人。”南海法院副院长林晓莉介绍,法院运用数字分析,发现该类案件具有诈骗主体年轻化、诈骗对象精准化、诈骗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向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提出综合治理建议,从源头预防相关犯罪的发生。

近年来,南海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精准服务社会治理的功能,密切关注法院审判执行实务中出现的高频率、典型性社会问题与重点类型案件,从海量案件和判决文书中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反馈社会治理存在隐患、问题苗头与发展趋势,提出预警信息,防范个案现象上升为类案矛盾,助力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化解社会治理风险。

南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万选才表示,下一步,南海法院将充分利用“数助决策”机制,总结运用司法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服务党委决策、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治理的作用,以“数助决策”为抓手打造一流的司法延伸服务,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司法智慧。

来源:广州日报、新华网

编辑:南海区委政法委微信编辑小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