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韶关②|两江合流,青黄两龙汇通天

南方⁺ 记者

00:49

(市井韶关②|两江合流,青黄两龙汇通天,时长共49秒)

市井韶关②|两江合流,青黄两龙汇通天

韶关城区水系发达,浈江、武江、北江环抱,三江六岸,风光惬意,得益于诸水萦绕,韶城一年四季水汽弥漫,气候宜人。

浈江、武江、北江汇合处有一洲心岛,岛上有塔,名通天塔。每至雨后,浈武两江一清一浊,颜色分明,宛如青黄两龙,在交融连接处,晕出美妙线条,如国画撞色技法般精绝,为韶城增添古典雅韵。浈武两江绕通天塔顺流而下,浩浩荡荡汇入北江。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偶尔有船穿行于浈武两江会合处,船行过去,涟漪荡漾,夕阳照射,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途人或于北江桥,或于海关广场,或于武江河畔驻足欣赏两江相会美景。市民分列三江河畔观赏三江汇流,也成一幕人文景色。

翻阅厚重古籍,得知通天塔由来已久。明代李延大《通天塔论》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韶州知府陈大伦倡议在浈武二水合流处造一塔以“环拱风气”,官绅、民众积极响应,踊跃捐资筹款,当年便动工“堵水而堤”建成一座石塔,取名“通天塔”。该塔塔身和四周围堤的塔基建造质量十分坚固,“水去若来,急而若缓,称砥柱中流”。康熙年间,韶州白衣文人廖燕重修《曲江县志》时,将通天塔列入曲江二十二景之一,名之为中流塔影。

清咸丰四年(1854年),韶城遭遇兵祸,通天塔毁于战火之中。

   南方⁺ 曹伟峰 拍摄

此后百余年,洲心岛再不见宝塔踪影,但关于通天塔的传说在坊间始终流传,“宝塔镇河妖”的传说版本各有不同,但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段谈资。传说中岛上的不少“宝藏”,也让人遐想联翩。

宝藏是有的,但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宝贵的历史财富。经考古挖掘,古时通天塔遗址仍保留,塔基深4.1米处呈现塔基础,塔西南方向出土大量的青砖、瓦片和砖制构件,共有13个种类160多件,这些文物具有建筑考古价值,为通天塔的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9月29日,韶关通天塔重建完工,这是通天塔在时隔近160年后,再次矗立在韶城洲心岛上。通天塔与浈江左岸莲花山上的韶阳楼两相遥望,一陆一水,交相辉映。

【撰文/视频】曹伟峰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