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少游客都会在旅游当地
买一些特产
但是,这些特产会不会藏有猫腻呢?
近日
游客小李在阳江海陵岛旅游时
遇上了特产“刺客”
买两斤海鲜干货,总计花费200元
回家后拿电子秤一称,光盒子就占了半斤
为了验证小李的说法
记者来到海陵岛“一夜埕”海产品特色街
随机挑选了两家海货店铺进行购买
用公平秤核准后发现,两个塑料盒就花了44元
有档主表示,用沉重塑料盒包装是海鲜街的潜规则
如果顾客坚持用袋子装
商家会临时加价或者干脆不卖
目前,记者已将该缺斤少两的问题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反馈
遭遇“消费刺客”,你会怎么办? 算了,买都买了 推掉不要 当场举报 提交
假期出游
遇见“刺客”如何维权
消费者维护自身消费权益是一门必修课
消费过程你遭遇这些霸王条款了吗
遇到消费纠纷如何解决
让“消费刺客”无所遁形
假日经济绝不是“刺客经济”,如果不想着用心提升产品和服务,而是使出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的“刺客”套路,无疑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消费刺客”刺痛的不只是一个个无意落入套路的消费者,让舒心之旅变成“闹心之旅”,也损害了一座城市的消费环境和口碑,乃至影响整个区域的旅游美誉度。“上了一次当,绝不再上第二次”,这是不少人遭遇“消费刺客”的真实心理反应,本来有可能是回头客,被刺一刀之后就“再也不来”了。对“消费刺客”,消费者不能忍气吞声,市场监管更不能缺位,建立便捷的投诉机制,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才能让“刺客”无所遁形。
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和消费黏度,实非一日之功,重在日拱一卒。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只要明码标价、提前告知,那么贵也贵得有道理、贵得明明白白。归根结底,一种商品和服务的生命力,不在于旅游旺季一时的火热需求,而在于价格公道的产品和优质暖心的服务。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是不少旅游热点城市的追求,实现这一追求,需要把游客的每一次出行体验、消费体验、游玩体验,做到细微处、心坎里。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央视新闻、工人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