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是预制菜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前提须做好“触电”三件套 | 老阮说菜⑥

预制菜宝典
+订阅

图片

作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观察者和见证者,南方农村报·预制菜宝典近年来深入产业发展一线,推动产业活动落地,通过与政府部门、行业人士沟通对接,略得些许行业发展观察和心得体会,特开设【老阮说菜】专栏,以此加强行业交流,欢迎拍砖。

今天老阮来与大家谈谈预制菜“触电”这件事。

上期说了鲜食预制菜大有“钱途”,非常符合线下门店“日清”模式,比如钱大妈、广州酒家集团、旅控集团等就很适合进军鲜食预制菜。此外,笔者还认为,预制菜销售有两大发力点,一是电商,二是出海。近日,喜闻保定市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培育预制菜电商,令人振奋。

行业数据显示,我国食品电商用户高达2.77亿人,每年消费交易超过4500亿元,而电商销售的食品很多是预制菜。因此,预制菜电商潜力巨大,本期先聊聊预制菜“触电”话题。

搞好预制菜电商,还须做好三件基础的事儿。

一是包装。

符合电商属性的包装,这个成了很多预制菜商家、厂家“触电”的“拦路虎”。最近,笔者收到宁夏几个企业的样品,东西不错,满怀欣喜找电商大咖推介,人家一看包装,就说不行,电商消费者偏好漂亮包装的预制菜。

中国预制菜发育于B端,所谓包装,基本等于没有包装,因为不需要。但电商主打C端,面对形形色色的消费者,没有抢夺眼球的包装,很难引发购买欲望。

做好预制菜电商属性的包装,首先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注意,不是商家、厂家60、70后老板的审美;其次要多用暖色调,比如黄、橙、红色,暖色容易引起人的食欲,例如一份黄橙橙的面条,你会食指大动,而一份蓝色的面条,你会大倒胃口。广东预制菜企业有两个企业的包装做得不错,一个是品珍,一个是新雨润,大家可借鉴。

二是“一件代发”。

上次东方甄选大湾区专场,广东预制菜仅仅85个品上播,破百万销售额的单品仅8个,为何这么少?就是因为很多预制菜企业没有“一件代发”。无论是自家网上开店,还是请达人带货,没有“一件代发”,就好比战士上战场没带子弹,还搞什么?这是预制菜“触电”基本条件,竟然有不少企业做不到,而且有些企业规模还不小。因为,它们一直供应餐饮、酒店,或者做OEM,根本没想过电商的事儿,现在回过头来做自有品牌,线上+线下结合推广,才发现自己没穿泳衣。解决“一件代发”不难,找广东佰顺,显山(美途)科技等都可以的。

三是引流。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投流,给电商平台买流量、投广告,自己搞促销、做活动,把场子搞旺,人气有了,生意才会有。梅州有个卖腌面的老板,按销售的10%给某平台投流,他认为效果很不错;更高明的做法,笔者看到有些MCN机构拍摄了系列的诙谐搞笑短视频,里面几个角色,2-3个美女,1对老人,若干年轻人,插科打诨,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后,他们就开始收割了,你就会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看他们带货:人气最高的那个站在手机屏幕前,后面几个杠精,他们开撕——

——99,这么一大盒龙虾,只要99元?

——啊!这么好的东西,你竟然卖99,败家玩儿!

——你闭嘴,我让你骂,我就败到底,现在不要99,只要39!

——天啊,你这不是白送吗,不行不行,老板,主播疯了,快来收他。

——什么我疯了!我继续疯,除了这盒龙虾,还送一饼老山茶……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价,成本都回不来!关键点在于是否“临期”。

笔者说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电商引流,没点表演天赋,没有好剧本、好演员,也不行。最好的剧本就是真实生活,最好的演员就是演自己。

总之,做电商的难度不亚于线下门店,要维护流量,吸引粉丝,提高复购率,还有解决好投诉,甚至要建筑竞争“护城河”——值得一提的是,电商“护城河”很重要,有个企业电商做得不错,被竞争对手盯着,经常去平台投诉它,一被投诉,后续麻烦很多,消费者下不了单,体验感不行了,就基本完犊子了。

总而言之,搞电商是每个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快做快做。

图片

【作者】阮定国(13502400889)

【来源】南方农村报 预制菜宝典 预制菜大卖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杨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