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埠路上的35年海鲜餐厅,每一口都是时光的沉淀

珠海香洲
+订阅

老店就像一位老友,

需要一点运气,

更需要时间。

位于香洲区香埠历史文化街区的华源餐厅是一家开了35年的老店。35年来,华源餐厅坚持以传统的渔民做法为主,从小店到老店,抚慰着食客们的胃口,也守护着一方记忆。

35年的故事

从3张小台开始

1989年,从华源装修工程部划分出的华源餐厅开始独立营业;1992年,现任老板袁海泳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家年轻的餐厅。

最开始,餐厅中只有两三张餐桌。面对尚未繁荣的餐饮业环境,餐厅虽有袁老板的苦心经营,生意却依旧没有太大起色。幸而,袁老板在经过思考和改良后,依然坚定着打造一家以鱼为主的特色餐厅的决心,而对食材品质始终如一的坚持,也终于让华源餐厅的口碑在街坊中逐渐流传开来。

小编在探访餐厅时,还遇到了一桌特殊的客人。据她们说已经在华源吃了十多年,这次早早订位就是想让国外回来的好姐妹也尝尝记忆里的味道。

这样的食客或许只是华源餐厅数十年经营成果的一个缩影。紧密的街坊关系也让华源老板清楚的认识到,食客选择华源,吃的就是一口记忆,这就必须对食材把关到位。

35年

是对渔民传统的坚守

“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渔民的统称,他们以水为生,饮食上以鱼鲜为主。出身于渔民之家的袁老板,从小在海边长大,特属于他的海洋记忆也体现在了餐厅的菜品上。

“渔民文化本身就是珠海香洲的特色,我们做好餐厅就一定要将鱼本身的滋味做出来。”说起华源餐厅最大的特色,那一定就是“鲜味”。华源餐厅树立口碑,保证菜品好滋味的秘诀就在于食材的新鲜。

每天上午迎客前,老板和伙计都会亲手对货品进行检查。

华源餐厅距离朝阳市场只有两百米,每天上午都会有餐厅伙计到市场现场订货,或是由老板向熟悉的商贩电话订货。餐厅也从不拘泥于一家档口,而是会从不同档口挑选各自的靓货,只为保证餐厅出品的“靓、正”。坚持做好鱼的本味,是老板对渔民传统的坚守,也是对餐厅食客的承诺。

35年

是与食客的无言默契

不论是客居广东,还是远游他乡,华源餐厅里总会有一个味道令来往食客们“牵肠挂肚”。

作为一家传统粤式餐厅,食客们往往奔着“食材新鲜”“量大实惠”而来,“开盲盒”的点菜模式也让店家和食客间形成了点菜默契。

四方来客意味着生意的红火,也意味着南北食客各自挑剔又独特的口味。随着餐厅口碑的传播,许多游客同样会追随口碑而来。这让经历了几轮商业竞争的袁老板敏感地意识到,只有南北合璧,才能满足口味的多样化需求。不久后,餐厅陆续推出了结合川湘口味和本地海鲜的特色菜。

百年香埠路从早到晚演绎着老珠海人的市井生活。现如今的香埠,模样早已改变了太多,但这条街上的老店和人们任始终记载着共同的香洲印记。

在香洲区打造香埠路文化历史街区的背景下,华源餐厅也依然希望能够坚持初心,“始终保持食材的新鲜,将珠海的渔民文化借着味道传出去。”

采写:张雪彦(实习)

初审:王圣、周尤曼

复审:王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