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微光,聚沙成塔
凡人善举,温暖莞邑
近日
2022年第四季度“东莞好人”名单出炉
一共有23人上榜
其中
来自中堂医院的彭家权医生
获评“敬业奉献”类东莞好人
“东莞好人”彭家权
他28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临床医疗,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心系每一位患者健康。在支医扶贫工作中被鲁甸县医院评为2021年“优秀医师”,被鲁甸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支医工作者”,昭通市人民政府授予其“昭通市荣誉市民”称号……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就是中堂医院副主任医师彭家权。
医者仁心
从医27年治疗患者超10万人次
彭家权是湖北宜昌人,自从选择从医这条路,他就将全部身心扑在工作上。1995年从三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彭家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先后参加湖北省“1555人才工程”培训,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二院进修学习等。2005年5月,彭家权成为中堂医院皮肤科的一名医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临床一线,治疗的患者超10万人次,尤其在带状疱疹、痤疮治疗等方面,他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有一次,80多岁的洪婆婆前来就诊,她患有比较严重的带状疱疹,辗转多个地方治疗均效果不佳,后来慕名到中堂医院找彭家权看诊。彭家权细心询问洪婆婆的情况,找出病根,根据她的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洪婆婆的情况明显好转,不再受病痛折磨的她十分高兴,拉着彭家权的手不断致谢。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彭家权常说,患者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促使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最大动力。一直以来,彭家权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把红蓝光治疗技术引进医院,实现快速有效治疗寻常痤疮和带状疱疹,为病患减轻痛苦。为了患者能早日康复,他常常加班加点,有时遇到外地来的患者,他会在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后,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外地患者随时咨询,也方便他跟踪了解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很多患者在康复之后,遇到其他疾患都会找彭家权咨询处理,患者对他的信任让彭家权十分感动。
皮肤病种类繁多,而死亡率达50%以上的就有近百种。彭家权认为,要把这些病种、病机摸清搞透,更要不懈学习钻研。从医以来,彭家权积极参加各种相关领域的会议及培训班,更是到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地方进修学习,只为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支医扶贫
翻山越岭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人才”
2020年,东莞市选派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医疗骨干,助力当地医疗事业发展,彭家权便是前去当地支医的医生之一。
刚到鲁甸县,彭家权就发现此处由于紫外线辐射强、群众卫生意识薄弱等原因,多数人都有患皮肤病的经历,尤其是幼儿及青少年多发湿疹、痤疮、疥疮等皮肤病,而鲁甸县医院虽为二甲医院,却没有皮肤科,也没有专业的皮肤科医生。
彭家权认为这个问题很迫切,便和同事迅速投入开展工作,在东莞六院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皮肤病科室的设置并及时开诊。在支医期间,彭家权每天除了接诊患者之外,还将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遇到新的患者、新的病症,他从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到治疗原则及用药禁忌等方面,和当地医生们详细讲解,同时带领他们开展激光手术及其他科室会诊。科室没有相关的参考书籍,彭家权自掏腰包买来书籍,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专业技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医生们的医术。那段时间,彭家权兼任“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
鲁甸县的部分学校因冬季缺水及学生卫生习惯等多种原因,许多学生患有严重疥疮及脓疱疮,自皮肤科开展工作以后,彭家权通过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教会学生们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发病率明显降低。还有许多日光性皮炎及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由于没有做好防晒,造成病情反复。彭家权翻山越岭为群众义诊,同时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正确的防护用品。通过治疗,部分患者症状减轻,发作变少。彭家权对当地医疗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被鲁甸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支医工作者”,昭通市人民政府授予其“昭通市荣誉市民”称号。
支医归来后,彭家权马不停蹄,迅速投身到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多次主动外出参与核酸采样和相关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3月到7月,彭家权一直在隔离点工作,为了及时收到转运信息,长期手机不离手,睡觉时将手机声音调到最大,就怕睡得太沉错过任何一条关于隔离点相关信息。
作为一名医生,彭家权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处处为患者着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使命和仁心大爱。他说:“我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患者服务,他们能康复,不再受病痛折磨,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资料来源丨中堂镇宣传文体旅办
文 编丨程思敏
视 频丨彭文悦
校 对丨萧培东
责 编丨汀 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