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157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在中国,很难再找到一座像射洪一样,同时孕育着诗、酒和浩然侠气的城市。
文 | 程言
温柔的江水升起阵阵薄雾,醇厚的酒香与清新的空气交融,阳光下的树梢回荡着翠鸟的歌声……射洪是一座被山与水所围住的园林城市,是大自然精心勾勒出的神之一笔。
1300多年前,一位气宇轩昂的诗人在射洪金华山上闭门苦读。在往后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璀璨的思想、文化瑰宝,以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绝唱。
当时,他兴许还无法预料到,将来会有无数文人雅士为了感怀他的事迹,踏上他出生的这片土地。
诗圣杜甫曾在年迈时坐船来到射洪。他将小船系在金华山之下,拄着拐杖艰难地顺着小路爬上山。
在金华山读书台上,杜甫看着长满青苔的石柱,感叹“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在这位诗人的故宅,杜甫称颂他“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这位气宇轩昂的诗人姓陈,名子昂,字伯玉。
▲金华山陈子昂古读书台。(图/视觉中国)
1
念天地之悠悠
为了讲好陈子昂的故事,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陈子昂研究会理事王益均老先生常常到子昂广场去寻找灵感,在子昂像前闭目沉思或踱步苦想,直到有所感悟方才罢休。
陈子昂的故事难讲,因为他这一生璀璨而短暂,生平所留下的资料匮乏且诗文深奥,“名与日月悬”却宛如流星划过夜空。
一书、一篇、一歌是陈子昂一生中的三座丰碑,是不可不讲的故事,这是王益均思索后的感悟,“从一书到一歌,采取凤头豹尾的写法,可以更好地讲述陈子昂荡气回肠的一生”。
一书为《谏灵驾入京书》是陈子昂仕途的开端。陈子昂“不顾万死,乞献一言”,对高宗灵驾西还的决定提出异议,力主葬高宗于山河形胜的洛阳。其言辞刚正,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这足以看出他对长安、洛阳以及历史典故的了解之深入。
陈子昂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生李宝山于今年出版了《陈子昂传》。在他看来,陈子昂的政治主张丰富且有远见,比如安人、慎兵、恤刑等,其核心关切是“人情”。陈子昂在第二封谏书里提出,要“先本人情而后化之”,也就是说,要先明白人心所向、人性根底,然后顺势而为,就能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一篇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展现陈子昂诗歌改革的核心思想。陈子昂一生抱负在政治,他的成功却更多地体现在了文学上。王益均在《雄才陈子昂》一文中指出,陈子昂是诗歌改革的高蹈者、古文运动的引路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讲到:“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陈子昂强调诗歌要讲“风骨”和“兴寄”,要求恢复诗歌的价值追求,使之达到进步思想内容与优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初唐,不少文人都提出了诗歌要改革,但是没有具体的方案。陈子昂提出了诗歌改革的方案,捋清楚了改与不改的利弊,并在一次次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他的阵阵呼声开了新诗之先河,掀开了唐诗蓬勃发展的新篇章,被历代文、史学家所推崇。
▲陈子昂雕像。(图/视觉中国)
一歌则是《登幽州台歌》的千古绝唱。读书时,因为上金华山的次数多了,李宝山记住了每一首镌刻在金华山上的诗歌。陈子昂的诗歌中充满了“孤独感”“无力感”。他的诗不是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遗世独立,不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而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孤独。
李宝山指出,《登幽州台歌》所描绘的这种“在无尽的时间与无垠的空间中,一个渺小生命的情感波动”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杜甫的诗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江湖满地一渔翁”都体现了宏大背景与渺小生命之间的对比。
陈子昂璀璨的思想、文化瑰宝涵养着射洪这片土地,射洪也在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除了金华山、陈子昂古读书台、文宗苑景区等与陈子昂息息相关的景点外,在射洪,随处能看到与之相关的东西:子昂城(伯玉路)、子昂广场、子昂金都大酒店、子昂李烧腊、子昂饼……
▲金华山陈子昂古读书台。(图/视觉中国)
刘江海是李宝山的诗词启蒙老师。他经常在课堂上教学生诗歌韵律,偶尔会向学生讲自己写的旧体诗。不久前有个热搜,讲容易背错的诗句,讲到“春色满园关不住”和“满园春色关不住”。因为有诗歌韵律的基础,李宝山很快就知道这句诗只能写成“春色满园关不住”。
十多年过去,李宝山依然记得刘江海写的诗词“银光忽闪惊伯玉,鸟鸣钟声上古楼”,“银光忽闪”形容大家拿着照相机在陈子昂的塑像前拍照的场景。
2
射洪春酒寒仍绿
诗和酒本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陈子昂留存的127首诗作中17首与“酒”有关。史料记载,陈子昂一般不饮酒,但是如果遇到谈得来的朋友,他又会喝得醉醺醺的,喝醉了后,便会弹琴、唱歌、写诗、写书法……
李宝山认为,“酒会让人达到一种迷狂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需要的。”
杜甫在前往金华山缅怀陈子昂时,极目远望,举杯畅饮,千古名篇《野望》一挥而就,其中“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讲的就是射洪春酒的品质。因为唐朝酿酒时还未有无菌技术,所以当时的酒并非白色而是清绿色。一般来说春酒难以储藏到冬天,因为夏天的炎热会使之变质,“射洪春酒寒仍绿”无疑是肯定了射洪春酒的品质和先进的酿造工艺。
▲子昂故里,诗酒之乡。(图/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到了明代,射洪春酒在原料与工艺上进行了改良,取用稻、粱、麦等多种谷物为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搭配,使春酒的风味更佳。射洪县人谢东山将“易酒法”应用于射洪春酒的酿造,形成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独特“谢酒”工艺。
清末民初之时,沱牌镇泰安酢坊主李明方对酿酒的用水进行了更新,采用龙池、青龙山脉结合部的沱泉水,在继承“谢酒”工艺的基础上,引进曲酒生产技术,既保持春酒特点,也使之更具风味,更易储存。
1946年,前清举人马天衢在李明方之子李吉安设的春宴上,为射洪佳酿赋词“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由此射洪佳酿得“沱牌曲酒”之美名。
粮食、泉水、酿造工艺是射洪美酒声名远扬的决定性因素,也折射出了射洪的生态之美与其酿造理念和工艺的先进性。
1999年,沱牌集团首次提出生态酿酒(Brewing Ecologically)概念,其后被定义为:保护与建设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以安全、优质、高产、低耗为目标,最终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循环使用。
酿酒工艺学者指出,生态酿酒属于现代生态工业,其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酿酒工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酿酒理念催生了国内第一座生态酿酒工业园——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资料显示,该园区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300多种,植株超过390万棵,麦冬、沿阶草等草坪达331909㎡,绿化率达到98.5%,绿地率达43.7%,绿化覆盖率达47.4%,厂区全面绿化。
▲沱牌舍得酒文化旅游区。(图/视觉中国)
沱牌舍得酒所用的粮食大部分来自射洪当地的生态农场;其泉水源于涪江沱泉水系,为植物体经地质演变矿化而涵养的水源;其酿酒工艺代代传承,既保留了最传统的酿酒工艺,也进行了改革创新。
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区内的一位解说员在向游客讲解时提及“舍得酒工业园区是一个微生态,射洪是一个大生态”。在舍得酒业的四重酿酒生态圈中,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是微生态圈,沱牌镇是核心生态圈,射洪是亚生态圈,四川盆地是大生态圈。大大小小生态的叠加,共同孕育出了射洪美酒。
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景区内生态优美、风光旖旎,宛如一座天然氧吧,游客络绎不绝。如今,该景区已经成为一座集合“工业+文化+艺术+生态+旅游”的国家4A级景区。
3
千古回荡的浩然侠气
诗酒山水密不可分,有好山、好水的地方必然有好诗、好酒。而好诗、好酒、好山、好水,天然地涵养出了射洪人身上的浩然侠气。
在研究过程中,李宝山深刻地感受到了陈子昂身上的侠气。陈子昂勇于在政治上忤逆武则天,在文学上做出革新,这源自他身上的一股冲劲以及为国为民的思想。
这是一股与生俱来的浩然侠气。陈子昂的家族,世代流淌着任侠尚义的基因。他的祖父“以豪英刚烈著闻,以名节为州县所服”;他的父亲“瑰伟倜傥,年二十,以豪侠闻”。
陈子昂亦传承了祖辈豪侠任气、轻财好施的性格。直到18岁,他才恍然从游侠梦中惊醒,并在金华山折节读书。
李宝山认为,射洪人身上有一股冲破束缚的劲。这股劲加上舍己为人的“超我”精神,便成为了一种浩然侠气。
这股浩然侠气,在射洪回荡了上千年。
李宝山提及小时候经常见到射洪一位名为王延章的赤脚医生。他靠着一股冲破束缚的劲,亲身尝试了中药里面的“十八反”,证明了中药中的“十八反”的禁忌是不科学的,从而否定了中药配伍的一些传统禁区,丰富了中药的配伍方式。
王延章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书名为《重审十八反》的医书,被收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临证精华”系列。一个乡村的赤脚医生,能够舍己为人,为医学作出如此贡献,自然离不开他身上的浩然侠气。
王益均身上何尝未有一股浩然侠气。他并非戏剧科班出身,直言 “年轻时不懂剧、不懂戏,更写不来戏”。为了向人们展示一幕幕悲欢离合,一桩桩心酸成败,一件件喜怒哀乐,他专程到金华山读书台、陈子昂墓、跑马坪、诗贤桥、将军碑,中州、河南洛阳等地考察,与数十名了解陈子昂的人士交流。最终,他用了川剧、论文、诗歌、文学电视剧和杂技解说词等5种文学体裁讲述了陈子昂的故事。
这种侠气并非只在个体中传承,而是射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红霞曾多次前往射洪调研分享,在每次的分享和交流中,她都感受到了射洪人的热情和对陈子昂文化的深度认知。在她看来,射洪整个城市的人都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中国,很难再找到一座像射洪一样,同时孕育着诗、酒和浩然侠气的城市。
4
诗里酒里 射洪等你
射洪位于涪江和梓江的交汇处,湍急的梓江一头扎进涪江温柔的怀抱,射洪起初因此得名“射江”。因古“江”“洪”同音,古人又将“射江”传为“射洪”。自“西魏置县,北周正名”,射洪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在这里,诗酒山水是最大的特色,而沿着涪江溯流而上,柳湖、太湖、螺湖、金湖依次呈现,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沱牌舍得酒文化旅游区、饶益寺、青堤古镇、3536三线城景区、桃花山景区、射洪文化艺术中心、花果山景区、螺湖半岛度假区、两江画廊、文宗苑景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交汇其中,共同展现了一座诗酒山水之城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射洪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是西南地区数量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大规模原生侏罗纪硅化木森林;射洪3536三线军工遗址则是藏身于山水间的红色旅游小镇,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这里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射洪青堤古镇巷陌里,沉淀着千年岁月,这里是目连之母刘氏四娘“青堤夫人”的故居,是国家住建部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涪江和梓江交汇的两江画廊如诗如画,是射洪的生态之源。
▲花果山景区。(图/视觉中国)
不止于此。2022年6月2日,射洪桃花河遗址再有重大考古发现——遗址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旷野遗址中罕见的动物化石等遗物,年代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专家认为,这是皮洛遗址之后,四川旧石器时代又一重要且罕见的大型旷野遗址,是我国旧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认为,遗址应尽快推荐申报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并争取将遗址规划为考古遗址公园并建设考古博物馆。
正如射洪文人所写,在这里,可以触摸侏罗纪元年的沧桑,可以追寻人类文明万年岁月,可以神往文宗诗圣的千年意蕴,可以沉醉沱牌舍得的醇香佳酿……这些,无一不在述说着射洪文旅资源的丰富。
▲射洪市。(图/视觉中国)
提到文旅,自然避不开美食。
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射洪汇聚了五花八门“吃”的做法。射洪人爱吃,也会吃,这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烟火气息。射洪美食椒盐肘子选用上好食材,经氽水、卤煮、挂糊、油炸而成,吃起来外酥里嫩;春卷用大米磨面烫皮,裹上萝卜丝、海带丝或者凉面,好吃又撩人;坛子牛肉入口即化,老少皆宜;锅盔可容天下之物,可藏世间风物……
在成都常常排起长队的陶德砂锅就是来自射洪。用牛骨、姜、葱熬制,并且在最后加入陈醋的醋汤,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开胃菜,也是李宝山怀念的家乡的味道。
诗里酒里,射洪等你。沿着温柔的涪江溯流而上,从两亿年前的侏罗纪世界到青葱翠绿的生态酒厂,从如诗如画的两江画廊到千年陈子昂读书台,又来到万年桃花河遗址……移步换景间,亿万年的时间徐徐流淌,千万年人类文明呼啸而过。
▲射洪市。(图/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这一切正如陈子昂所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的诗酒山水之城,一座回荡着浩然侠气的城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这里,历代射洪人传承陈子昂的浩然侠气,以开拓创新、进取拼搏的精神,在射洪这座诗酒山水之城,绘就了“全国百强县”“中国白酒之乡”“锂电之都核心区”等最美的“工业强市”新画卷。
(专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